◇“兩個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是文化主體性形成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一極,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的當代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精神魅力彰顯了中華文化主體性,在世界文明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鞏固文化主體性,就是要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形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質,并通過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在國際上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世界更多理解中國思想、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2022年攝)。攝影/本刊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薄叭魏挝幕⒌米?、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绷暯娇倳浽?023年6月2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鮮明提出“文化主體性”重大論斷,并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
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重大論斷,對深入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和推進“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兩個結合”建立起文化主體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主體性“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
“兩個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是文化主體性形成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中華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隨著各類西方思潮的涌入,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獨立性、文化功能不斷減弱。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無法回答中國這艘巨輪將何去何從的時代命題,也滿足不了中國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需求。但“全盤西化”同樣無法適應近代以來的中國和世界,無法為中華民族實現獨立、走向復興提供精神支撐。建立和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是擺在近代中國人民面前的潛在課題,與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歷史任務相伴而生。
馬克思主義隨著“西學東漸”大潮傳入中國,隨后便以其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征,逐步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指導思想,推動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思想結晶。
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并堅持將其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
與此同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也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應有之義。扎根本國本民族的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才能在古老的中國開花結果、生生不息,不斷開辟新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在新時代中國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激發出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時代感染力、精神感召力,在當代文化發展中發揮重要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持。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一極,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的當代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精神魅力彰顯了中華文化主體性,在世界文明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兩個結合”使文化主體性的基礎更加牢固深厚、更加充滿生機活力。中國人民建立起更加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達到了歷史新高度。
彼此高度契合是“兩個結合”的前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意蘊、民本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與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契合性,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沃土。
高度發達的中華古代文明書寫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盛世華章。從“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之治”,到“光于唐漢,遠過殷周”的“康乾盛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古代中國大放異彩,一些主要的精神價值不僅成為世界文明寶庫的一部分,更是中國人民為之自豪的精神寄托。
《尚書》中協和萬邦的理想、《論語》中為政以德的主張、《孟子》中以民為本的理念……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哲學思想、價值理念、觀點主張方面與馬克思主義存在諸多契合點。
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從社會關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質,中華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國天下之中,二者都反對把人看作孤立的個體。馬克思主義追求自由平等,反對貧富兩極分化,中華文化也鮮明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等思想。
中國共產黨剛成立,就具有強烈的“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的民族主體意識,同時還具有“打倒軍閥”“打倒列強”的自覺與自信,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兩者的結合。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推進“兩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是黨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準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體現了黨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高度。
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主體性則是全民族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原動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重視文化主體性,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與實踐證明,只有文化主體性得到鞏固,中國人民才能真正地認識到自己民族和國家的璀璨文化,才能自信從容地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了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鞏固,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才能發揮出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充分證明了中華文明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
中華文化在同外來文化交流互鑒中展現出的文化表征和文化特性,對外是中華文化獨有的標識,對內則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凝聚價值共識、團結奮進的文化基石。中華文化在新時代能繼續發揮出強大的引領力,必須與新時代中國的偉大實踐相結合,融入新的精神要旨,堅持文化自信,進一步凸顯出文化主體性。
在交流互鑒中凸顯文化特性
任何文化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
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合,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古代中國人民正是基于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而在對外交往中處于主導地位并充滿文化自信,展示出氣勢磅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這種包容性和開放性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和輻射力。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重新建立了文化主體性,塑造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新內涵、新認知。這種主體性是在充分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能夠堅持自我價值、保持獨立性,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中具有很強的輻射力。
鞏固文化主體性,就是要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形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質,并通過文化交流和傳播在國際上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世界更多理解中國思想、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
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2024年2月26日攝)。李安攝/本刊
推進“兩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
文化主體性鞏固的前提,是要靠更高層次的思想價值來引領文化前進方向。
通過“兩個結合”,中國共產黨人在百余年歷史進程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日益鮮明并得到彰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鞏固文化主體性的時代課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極為深刻極為豐富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鞏固文化主體性,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必須肩負的新的文化使命。
必須牢牢掌握文化工作的領導權。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文化活動中體現出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集中體現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自為。黨領導人民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進程,也是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文化主體性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來的,也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得到鞏固。
必須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旗幟。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理論工具。進入新時代,必須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特別是要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在解決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時代課題中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必須深深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壤。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進入新時代,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需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辯證地看待中華文化,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只有進一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依托和精神內核,探究中華文明起源,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適應社會主義社會方向發展,才能凝聚形成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動力,進一步鞏固文化主體性。
廣泛借鑒和吸收一切外來優秀文化。中華文明本身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果,本質上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平等性,愿意與一切外來優秀文化相交流、相融合。這與馬克思主義具有的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品質相一致。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對推進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交流融合具有重要貢獻。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與一切優秀文化相互交融,不自閉、不自大、不自卑,充分展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鞏固住文化主體性,也就守住了文化的根基。推進“兩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必須在傳承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好能夠引領時代發展、凝聚廣泛共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當代中國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特質、與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融會貫通。
(文|王琿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瞭望》202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