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打造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新中國成立75周年服務業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謝?,?、潘潔、唐詩凝
“服貿會已成功舉辦十屆,是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向世界傳遞中國以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世界繁榮發展的積極信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推動服務業發展壯大。服務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迸發新動能,釋放新活力,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規模日益壯大 擎穩國民經濟“半邊天”
中秋節、國慶節假期臨近,餐飲住宿、燈會演出、文旅研學迎來旺季;巴黎奧運會余溫未散,全民體育消費持續升溫……當前,我國正處于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階段。
“把旅游等服務業打造成區域支柱產業”“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經濟發展大勢,為服務業發展指明方向。
6月8日,游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銅鑒湖畔的花海中游覽。新華社發(周方玲 攝)
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服務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到688238億元,2013年至2023年年均實際增長6.9%,增速高出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0.8個百分點。這一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升,2015年首次超過50%,2023年達到54.6%,已連續9年占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大力發展工農業,服務業處于輔助地位;到改革開放后,服務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全面快速發展;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步入提質增效新階段……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服務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地位和作用更加堅實穩固。
28.4%、45.0%、49.9%、60.2%,分別是1978年、2012年、2014年、2023年服務業對當年GDP的貢獻率。
節節攀升的數字,彰顯服務業作為推動增長的“主動力”日益增強——
改革開放前,我國服務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改革開放后,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社會對服務業需求日益增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近年來,服務業對GDP貢獻率呈現加速上升態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
帶貨主播、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數據分析師……近年來,伴隨服務業興起的新職業已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層出不窮的新業態,推動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凸顯——
改革開放前,農業和工業是吸納就業的主體,1978年末服務業就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僅12.2%;改革開放后,服務業就業人員1994年超過第二產業,2011年超過第一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2013年至2023年,服務業年均新增就業人員741萬人,2023年末,服務業就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8.1%。
結構持續優化 奏響向質而行“新樂章”
電商平臺、數字金融讓消費者足不出戶“買全球”,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共享交通模式讓出行便捷又綠色……如今,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共享經濟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折射出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質量持續提升之變。
從行業看,傳統服務業比重大幅下降,新興服務業穩步增長。
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2年,批發和零售業的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合計超過50%,服務業發展相對集中,2023年,兩者占服務業的比重分別降至17.9%和8.4%。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興服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2019年至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9%、12.3%和12.0%。
9月11日,一位媒體記者(中)在2024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會場體驗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新華社記者鞠煥宗 攝
從區域看,服務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協同發展態勢愈加明顯。
2023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4個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0%,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現代服務業大量集聚,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達到84.8%和75.2%;全國有24個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在45%至60%之間,比2012年增加了14個地區。
從開放看,服務業成為吸引外資重要領域,中國服務加快走向世界。
不久前,我國明確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銀行業、保險業、交通運輸業等服務業9大領域、100多個分部門的外資準入限制陸續放開;2001年至202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784億美元增長到9331億美元,貿易規模在世界各經濟體中的排名從第12位躍升至世界前列。
創新動能增強 激活經濟增長“新引擎”
家庭農戶與服務業企業聯合,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對接;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大降低工業企業融資成本;工業企業與零售企業、網絡公司合作,憑借大數據資源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如今,服務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初顯成效。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萬億元,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12.1%。
與此同時,我國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2023年末,我國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超過340個,覆蓋了全部工業大類,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快速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四成半,近5年年均增速達到21.0%。
9月8日,參賽選手從起點出發。當日,2024新河半程馬拉松賽在河北省新河縣南湖公園開賽。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步加快,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人們逐步從買商品向買體驗、物質需求向精神追求轉變,帶動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加速發展。
文化產業繁榮發展。2022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53782億元,比2012年增長197.6%,占GDP的比重從3.4%提高到4.5%;2023年末,全國公共圖書館3246個、文化館(站)和群眾藝術館43752個,分別是1949年的59倍和49倍。
體育產業加速奔跑。2022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13092億元,比2015年增長138.3%;2023年末,全國體育場地459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9平方米,全民健身步道長度37萬公里。
旅游及相關產業活力涌動。2022年,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4672億元,比2014年增長62.3%;2023年國內出游人次48.9億,是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
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服務業各領域改革全面深化,服務開放縱深推進,服務創新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服務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