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只有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在大力推進這項事業中有方向、有成效。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局之年第一課”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其“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透出的深意。
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中國式”是解題的著力點。中國是由一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國家、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邁入社會主義新社會;是一個超大型國家,擁有超長歷史縱深、超大國土空間、超大人口數量;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大國,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文淵文脈流淌不息的文明古國,和平、和睦、和諧的信念千年傳承、賡續不止。
曾經的中國,是“現代化的遲到國”。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可利用,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時間。我們要在“時空壓縮”條件下“彎道超車”,面臨的就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產力問題、經濟增長問題,還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明價值問題;擔負的就不僅僅是提升現代化水平的任務,還亟待規避現代性顯現出的弊端。
國情與使命、背景與路徑,注定我們推進的現代化,必須是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5個方面的理論概括和實踐要求,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兩極分化的、物質主義膨脹的、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以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
從理論到實踐,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用現代化“中國方案”描繪出一幅全新圖景。創造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表明:人類文明絕非只有一個色調,現代化模式當然也不能定于一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極大豐富了現代化的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內涵,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扭轉了曾經被西方霸權強加的文明之間不平等關系,讓文明的多樣性再次呈現,文明之間恢復平等。至于“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補課論”“排他論”等錯誤論調,在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內涵的基礎上,也就不攻自破了。
繼往開來,逐夢前行?,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們正在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級”超大人口規模的現代化。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完成人類現代化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壯舉,難度不可謂不大。光是解決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還有就業、分配、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哪一項解決起來都不容易,哪一項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加試題”還會不斷出現,我們該怎么辦?
辯證分析人口規模巨大這一基礎條件,就會發現,有難處也有優勢。巨大的人口規模,創造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形成了豐富的人力資源、龐大的市場資源、肥沃的創新土壤。今天,推動“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行穩致遠,就必須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就必須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扎根腳下這片土地,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機,現在就是我們開拓進取、為之奮斗的最好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定要定下心來,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這樣的一種自信,就是我們一定會把自己的事業辦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