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蔣新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中國同世界關系大調整。維護地球和平、提振世界經濟、參與全球治理、促進人類文明互鑒,中國為世界帶來了和平、發展、合作。
“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句中國先賢孔子的箴言,不僅是中國人的行事準則,也在中國的對外交往中得以生動體現。在回答好“中國為世界做了什么”之后,“中國沒有對世界做什么”同樣值得追問。
中國始終沒有對世界輸出過戰亂
當今世界,戰亂和沖突頻發,給許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強調和諧共處,銘記“國雖大,好戰必亡 ”的警示,執著地追求著和平。
二戰后,冷戰陰云籠罩世界,“強權即公理”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回應時代呼喚,并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積極謀求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努力改善外部環境尤其是周邊環境。
與西方國家崛起的歷史過程不同,和平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特點。中國沒有對外發動過任何侵略戰爭,沒有掠奪他國資源,卻用很短的時間實現了中國人民福祉的極大提高,實現了一個超大規模國家的和平發展。
在對外關系中,中國始終堅持“結伴不結盟”理念。結盟更關注政治、軍事合作,具有封閉性和排他性。結盟是“找敵人”,結伴是“交朋友”。中國相信大國關系發展比的是“交朋友”的結伴速度,而不是“找敵人”的結盟速度。
作為軍事大國,中國更加注重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爭端。在處理地區沖突時,中國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旗幟鮮明地譴責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力所能及地為身處戰火的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和平與包容。“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睦鄰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外交理念?!昂推?、和睦、和諧”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
中國從未對世界輸出過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是危害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當今全球恐怖主義泛濫的背景下,許多國家面臨恐怖活動的威脅。據統計,2023年,恐怖主義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8352人,相比前一年增加了22%,已經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當前,宗教極端主義已成為國際恐怖組織的精神內核。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政府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和風俗習慣,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最大限度團結廣大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
世界其他地區因經濟蕭條和社會不平等,為恐怖主義提供了溫床。中國的經濟增長使得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教育機會,這在根本上降低了發生極端主義的概率。
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中國熱衷于采取多層次、多方位的措施,包括加強國內安全、推動社會治理與信息化建設。通過嚴厲打擊恐怖活動,斬斷其資金來源,根除潛在的恐怖主義滋生土壤。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倡導全球共治的理念。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中國與各國共同簽署反恐協議,加強信息共享與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提高了各國對恐怖主義的警惕,也為防范和打擊恐怖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中國沒有對世界施行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屢見不鮮。然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始終沒有對別國施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也不會動輒從“以實力地位出發”與他國相處,而是倡導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凹核挥鹗┯谌恕钡墓庞枌Ξ斀竦闹袊跃哂兄笇?。在對外交往中,中國歷來主張尊重對方,守護差異,不搞雙重尺度,這是75年來中國外交實踐帶給世界制度創新的貢獻。
中國堅持多邊主義,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推動全球治理機制的完善,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國際事務,反對任何單邊行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邊合作平臺,中國與眾多國家建立了緊密的經濟聯系,體現了尊重與平等,促進了區域和全球經濟的發展。
中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和平與發展,始終秉持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倡導國家間相互尊重與理解。這種外交理念不僅有助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也使中國贏得廣泛的國際支持。
中國沒有對世界輸出過意識形態
中國歷來堅決反對一些國家試圖將自身意識形態強加于他國,對他國進行“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
對于不同的意識形態,中國人尊崇古圣先賢提出的“和而不同”理念?!昂投煌币馕吨嗷プ鹬亍!昂蛯嵣铮瑒t不繼”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而不絕的秘訣,“和而不同”的理念讓中華民族融合為“多元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薄V袊讼嘈?,“和而不同”理念,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抑制“霸權”行為,有利于全人類未來福祉。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強調尊重各國的選擇和發展道路。中國認為,國家的發展應基于其自身歷史、文化和社會條件,而不在于外部力量的干預。與此同時,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強調在經濟、環境和安全等領域的合作,而非意識形態的斗爭。并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機制,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平等對話平臺,避免了意識形態的對抗。
中國沒有對世界輸出過貧困
在全球化的今天,許多國家面臨著貧困問題。中國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有效減少了貧困。新時代以來,中國打響脫貧攻堅戰,于2020年底實現了當年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力量。
中國還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減貧事業發展,實施惠及民生的國際減貧合作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減貧經驗分享交流,積極助力其他國家加快減貧步伐?!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中國的對外援助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助推共建國家擺脫貧困。
客觀上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全球市場提供了龐大的需求。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通過出口促進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帶動了全球范圍內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提升。這種互利共贏的經濟模式,有效減緩了貧困的擴大。
中國沒有破壞過國際規則
作為多個重要國際條約的簽署國和參與國,中國從未推卸過大國責任,從未主動“毀約退群”,而是積極、高效履責,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始終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支持維護聯合國權威和作用,積極參與維和行動,支持聯合國在國際多邊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
中國在《巴黎氣候協定》中扮演了積極角色,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展現了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和責任感。
當今世界,既充滿機遇和希望,也存在變數和挑戰。75年只是序章,未來的中國將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與世界各國團結合作,共同面對機遇與挑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