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哥倫比亞卡利10月31日電 題:共建人類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美好未來
新華社記者周盛平
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會標是伊尼里達,一種哥倫比亞特有的花。它生命力頑強,耐寒耐高溫,在詩歌中常被稱為“永恒之花”。這是自1994年在巴哈馬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以來,首次使用植物作為會標,表達了輪值主席國哥倫比亞的美好愿望,希望大會推動人類與自然和平相處。
這是10月21日在哥倫比亞卡利拍攝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10月21日至11月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行。會議期間,數不清的伊尼里達裝點著太平洋會議中心的“藍區”主會場。190多個政府代表團、100多位政府部長、上萬名與會代表在這里商討生態系統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遺傳資源及其數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等議題。
卡利生物多樣性大會獲得的關注度極高,因為地球生態環境已處于一個無人能忽視的“高?!睜顟B。
大會開幕前,“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長時間缺雨,史上最嚴重干旱讓大量支流斷流。大會閉幕前夕,西班牙東南部遭遇罕見洪澇,已致一百多人死亡……
物種的減少也讓人揪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大會期間發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世界主要樹木進行評估。在評估的4.7萬個樹種中,超過三分之一面臨滅絕風險,是所有受威脅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總數的兩倍多。
動植物的減少、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讓人們特別是最貧窮的群體遭受困苦。研究發現,在亞馬孫河流域,40多年前,一名土著漁民平均15分鐘就能捕獲一家人一天所需,以及用于交易的漁獲;而現在,要花上幾小時、甚至一整夜才能完成任務。
為了擺脫危險的狀態,人類作為地球危機的制造者,正在努力成為危機的解鈴人。其不懈努力之一,就是定期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名古屋議定書》締約方大會。
其中,2022年12月在加拿大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通過歷史性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為直至203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了新藍圖。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事業的重要推動者和巨大貢獻者,中國機構和組織在本次大會期間的活動備受關注。會議期間,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的首批9個小額項目獲得通過,這些“小而美”的項目將幫助發展中國家落實“昆蒙框架”目標。一系列中國行動鼓舞著與會者,許多聯合國工作人員在記者面前豎起了大拇指。
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中國的雄心、巧思和善舉,啟發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卡利市市長亞歷杭德羅·埃德說,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是現實的需要,也是這個時代的美好價值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