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同比上升明顯,人民幣國際化的“拼圖”不斷鋪展開來。
在東北,一季度,僅牡丹江一個城市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金額同比增長了240%;
在湖南,一季度,株洲市跨境人民幣收支總額創近八年來新高;
而在廣東,今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達1.67萬億元,占本外幣結算總額的51.6%,人民幣本幣結算額首次超越其他幣種。
放眼全國,3月,人民幣在我國銀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從2010年近乎零的水平上升至48%,刷新逾十三年歷史新高。
可以說,人民幣跨境使用在節省匯兌成本、規避匯率風險方面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市場主體的認可。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八成的受訪境內外企業表示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跨境收付結算中的使用比例;境外伙伴較為接受和完全接受人民幣跨境收付結算的境內企業占比約為55%,較上一年進一步提高。
專家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人民幣來做結算和貿易支付,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人民幣跨境融資明顯增長
不僅在跨境貿易結算方面,跨境人民幣在投融資方面也越來越展現出自己的優勢。相較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大收大放”,我國貨幣政策保持正常區間,人民幣匯率更為穩定,近期境外主體使用人民幣投融資比以前更加便利和安心。
一大早,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的會議上,企業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提出了訴求:加大自己境外機構的人民幣海外貸款額度。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部總經理 羅軍:新推出的人民幣貸款,無論是在資金成本上,還是效率上有比較高的優勢,所以我們現在正在跟金融企業商量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在海外直接貸人民幣,對企業來說有哪些好處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人民幣的低融資成本是核心。過去一年,受主要經濟體高通脹、緊貨幣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創20年來新高,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相繼創下近二三十年來新低。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部總經理 羅軍:境外主要的經濟體都在升息,境外融資的成本是急劇上漲,人民幣融資成本目前相對是較低,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助力走出去有非常大的助力。
便利性則是企業考慮的第二個重要因素。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部總經理 羅軍:如果沒有人民幣跨境直貸,其實過去企業人民幣要出境的話,要經過一系列的審批才能出境。有了人民幣跨境直貸,實際上境外的主體可以直接向境內銀行提出貸款提款申請,當天就能把這筆人民幣資金放到境外主體賬戶上。
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的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則告訴記者,這兩年做國際業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像中廣核這樣提出人民幣海外貸款業務需求的客戶越來越多。
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 李豫廣:今年一季度,我們發放人民幣貿易融資超過1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446%。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的海外需求在逐漸增加,我們看到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統計,今年二月份,在跨境貿易融資里,人民幣的占比是4.5%,去年同期不到2%。
多元投資需求
催熱“跨境理財通”
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采訪時發現,一系列新政策,讓企業用人民幣做貿易結算和跨境融資更加便利。與此同時,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試點項目——“跨境理財通”也讓居民的境外投資有了更多選擇。
跨境理財通對于符合條件的購買者而言,每人可以購買100萬元人民幣的額度。盡管處于試點初期,但今年以來,隨著大灣區居民跨境金融投資熱情快速回升,“跨境理財通”投資交易需求也在激增,部分銀行“南向通”業務在2月份增長超四成。
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 行長 李景欣:今年口岸全面通關以后,香港和內地投資者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高漲,預計開通業務的客戶數量與資金匯劃金額都將進一步擴大。從數據來看,“北向通”投資者更偏愛凈值型理財產品,跨境資金的留存量更穩,“南向通”投資者更偏愛存款產品,跨境資金的匯劃量相對更大。
人民銀行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人數同比增長56.8%,跨境理財匯劃金額達8.02億元,同比增長1.3倍。
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 行長 李景欣:“跨境理財通”業務提高人民幣的可兌換性和流通性,通過“跨境理財通”境內投資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外的產品,境外投資者可以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參與境內市場投資。讓境內外投資者都獲得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增加了人民幣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作為特別提款權SDR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進展一直備受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開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作為支付結算貨幣,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明顯。目前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占了約50%。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估算,2022年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達到2.3%,居于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作為投融資貨幣,近年來人民幣功能全面拓展,規模持續擴大。到去年底,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的余額為9.6萬億,較2017年增長1.2倍。
作為交易貨幣,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數據,2022年4月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的占比提高到7.0%,成為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作為外匯儲備貨幣,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躍升為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第三。
截至目前,我國與累計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4萬億元,有效金額超過3.5萬億元,可為當地提供穩定的流動性支持,更好地推進跨境人民幣投融資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在清算機制安排方面,我國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31家境外人民幣清算行。
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機遇期
從“結算貨幣”到“計價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步入新階段。專家認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正迎來機遇期。
首先,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撐,也讓人民幣資產對外國投資者吸引力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與歐美陷入40年來通脹高位相比,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經濟金融和人民幣幣值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涂永紅:整體來講,我覺得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乃至過去十年當中,我們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是在七大貨幣當中是波動率最小的。它對內穩定,購買力強,對外也穩定,所以它就具有了這種避險貨幣的屬性,這樣更多的國際社會的投資人,包括企業和個人,都樂于接受人民幣。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根據對一些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當全球主要國際化貨幣流動性比較緊張的時候,有超過七成的境外企業愿意用人民幣來融資,在對華貿易中也有68%的企業愿意接受用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
此外,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仍然在延續,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機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特別是由于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成為其他國家的一種備選項。他如果不想用傳統的儲備貨幣的話,那么可以選擇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或者貿易計價結算投融資貨幣。
(總臺央視記者 孫艷 杜雷鳴 毛初明 李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