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指路明燈
中國歷史研究院
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氣勢恢宏。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院內的中國考古博物館,先后參觀文明起源和宅茲中國專題展,了解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重大考古發現,并不時詢問相關研究工作進展。隨后,總書記察看了中國歷史研究院部分館藏珍貴古籍和文獻檔案,并在中國歷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聽取了有關情況匯報。總書記強調,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考察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號召。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視通萬里、融通古今,為強國復興謀深慮遠,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舉旗定向,充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氣和創新精神,展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的堅定使命擔當和戰略氣魄,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深刻回答“中華文明何以偉大”的重大課題
新石器時代“7000歲”的陶人面像、朱書文字陶扁壺、彩繪龍紋陶盤,夏代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銅犧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歷史足跡?!?000多年前的東西這么精致”,“這個技術在那時是很先進的”,“真漂亮!制作工藝太精湛了”……在中國考古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由衷贊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中華文明有什么特殊之處?中華文明究竟何以偉大?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對這個事關中華文明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課題作出深刻闡釋。他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绷暯娇倳泩猿钟么髿v史觀觀察和審視我們民族發展的歷程,精準概括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清晰標注出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用科學理論夯實了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
中國歷史研究院的主要職責是統籌指導全國歷史研究工作,整合資源和力量制定新時代中國歷史研究規劃,組織實施國家史學重大學術項目。圖為中國歷史研究院大樓外觀。 中國歷史研究院供圖
在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沿著適合自己特點的道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揭示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比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拔鍌€突出特性”的提出,既清晰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整體面貌,又深刻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特殊優勢,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歷史支撐。
“突出的連續性”,意味著中華文明是貫通古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人類文明。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一以貫之、一脈相承,這是世界文明的奇跡。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突出的創新性”,意味著中華文明是充滿活力、敢于創造的人類文明。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生發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追求,闡發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哲理,孕育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改革政論。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突出的統一性”,意味著中華文明是保持穩定、具有強大向心力的人類文明。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理念,滋養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心,強化著中華民族的認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注入精神力量。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突出的包容性”,意味著中華文明是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中華民族歷來以“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為理念,展現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突出的和平性”,意味著中華文明是堅持求同存異、追求公平正義的人類文明。中華民族歷來以“君子和而不同”為信條,以“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為追求,以“天下大同,聲教遠被”為志向,凝練出“以和為貴”、“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品格。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論述,以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為深厚基礎,以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歷程為參考觀照,深刻詮釋了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闡明了中華文明綿延永續的根本原因,體現出深刻的哲理性、強大的思辨力和科學的指導性,為賡續中華文脈、創造面向未來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打下了牢固的思想根基。
深入闡釋“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合生萬物?!薄敖Y合”是中華民族一貫提倡的科學方法和政治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我們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span>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結合”,是一個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件。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熟練掌握和運用“結合”這個傳統政治智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之“的”,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這個來自歐洲的思想,為何能在萬里之遙的中國扎根、開花、結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為20世紀以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文明創造?其奧秘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科學掌握了“結合”的精髓要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品以考古發掘出土品為主,并包括珍貴古籍、檔案文獻等。圖為中國考古博物館序廳。 中國歷史研究院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深邃思考,創造性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命題?!暗诙€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新時代繼續做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關鍵要在“結合”上下功夫,尤其是“第二個結合”。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明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能結合、怎樣結合”的重大問題?!敖Y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第二個結合”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五千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繼人文精神、道德價值、歷史智慧的精華養分,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蔽敝腥A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將中華文明的精華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就一定能煥發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踔厲奮發、一往無前。
科學指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任務
“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大事,也是這次座談會發出的最清晰、最響亮的時代強音。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時,他就深情指出:“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币宦纷邅?,總書記對中華民族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熱愛與致敬,始終如一、愈加深厚。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篇即指出:“文化關乎國本、國運。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問題?!笨倳涏嵵靥岢觯骸霸谛碌钠瘘c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時代的呼喚、黨和國家的需要、中華民族的期盼。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明確提出這個使命任務,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宏闊歷史視野和思接千載的歷史眼光。總書記強調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科學回答了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歷史和時代課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弊孕挪拍茏詮?,我們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沿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向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圖為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展品“司母辛銅方鼎”。 中國歷史研究院供圖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秉持開放包容,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昂透溃谟诤袭??!绷暯娇倳浿赋觯骸伴_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在開放中成長,在包容中發展,在借鑒中豐富,為中華文明保持旺盛生命力注入了不竭動力。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為理論和制度創新奠定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秉持開放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我們就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泵鎸κ澜绨倌晡从兄笞兙?,我們要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需要總結歷史經驗,尋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源泉、動力和路徑。要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守“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同時,要固本開新、勇于開拓,不斷提出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敝腥A民族是創造了高度文明、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民族,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深厚文化情懷的偉大政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讓偉大的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