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權威速覽丨重溫習近平主席關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 鏡觀·領航丨十年來,這些“一帶一路”項目開花結果 攜手拓展造福世界的幸福路 專題
古老的絲綢之路,跨過沙漠海洋,綿亙萬里河山,穿越千年時空,閃耀在人類文明持續前進的宏大歷史進程中。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10年,3600多個日夜,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謀篇布局,推動“一帶一路”這一植根歷史沃土、著眼人類美好未來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深走實,在高質量發展中開拓出一條造福世界的發展繁榮之路,鋪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畫卷。
擘畫引領,夢想種子長成繁茂大樹
南非,德阿地區的山地上,一座座白色風力發電機巍然矗立,將豐沛的風能轉化為電能,點亮千家萬戶。由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2017年并網發電以來,有效緩解了當地電力供應短缺局面,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
“南非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國家,連續13年成為中國在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非洲投資存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今年8月,赴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并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發表署名文章,講述兩國合作“蛋糕越做越大”的生動故事。
這是在南非北開普省德阿拍攝的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風機(2021年1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天然 攝
在“云帆高張、晝夜星馳”的古絲綢之路上,中非互通有無、相知相交。此次會晤,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南關于同意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意向書》簽署,展現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打實、沉甸甸”,回望10年歷程,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厚重而豐碩:
——截至目前,我國已同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遍布全球五大洲;
——引領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沿邊地區從開放“末梢”變為“前沿”,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大格局加快形成;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扎扎實實,給世界帶來了更多的光明、機遇和繁榮,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人們清晰記得,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深情講述:
“我的家鄉陜西,就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里,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
此后不到一個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指出:“幾百年來,遙遠浩瀚的大海沒有成為兩國人民交往的阻礙,反而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友好紐帶。滿載著兩國商品和旅客的船隊往來其間,互通有無,傳遞情誼?!?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愿望,習近平主席開創性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賦予古代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
這是著眼歷史發展大勢,對人類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
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阻擋,變革創新步伐持續向前。
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擺在全人類面前。
習近平主席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2017年5月,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作前,習近平主席同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各國貴賓合影留念。
群峰巍峨,山高水長。
習近平主席的一番話凝聚廣泛共識:“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這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的長遠謀劃——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際,正是改革開放35周年。
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為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賦予“一帶一路”建設清晰的定位——“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
2016年4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源于實踐的理論結晶,深刻回答中國與世界發展聯系的時代之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新時代中國向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邁出新步伐。
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汲取“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與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一脈相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緊緊相連,打造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全球公共產品。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共鳴。
10年間,中國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各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深化交流、增進互信、密切來往提供重要平臺,為更多國家和人民創造發展機遇。
10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在相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主持召開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在出國訪問和國內考察期間關心推動“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在多邊國際場合呼吁各方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標志(2021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流水涓涓,匯為汪洋;星光燦燦,化為銀河。
從倡議到實踐,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10年奮發,“一帶一路”這顆夢想的種子,漸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風雨共擔,攜手并肩應對時代之變
關于中歐班列的好消息頻傳: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2萬列;“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臺開通第19條線路;長三角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逾2萬列、運送貨物超200萬標準箱……
馳而不息,這支往返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如今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見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極不平凡的推進歷程。
在西安國際港站,X8489次中歐班列整裝待發(2023年9月28日攝)。新華社發(劉翔 攝)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面對國際局勢中的風風雨雨乃至驚濤駭浪,習近平主席字字鏗鏘:我們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同舟共濟,凝聚共同應對挑戰的合力——
深夜,河南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鄭州站里,工人們正忙著接送航班,將一批批貨物發往世界各地。
對于盧森堡人來說,這條航線承載著特殊記憶。新冠疫情時期,鄭州-盧森堡航線不僅未停飛斷航,還加密了航班,為中歐之間物資運輸提供有力支持。盧森堡領導人曾表示,這是盧森堡及歐洲地區的生命線,是一條雪中送炭的空中橋梁。
運送防疫物資的鄭州—盧森堡航線貨機在中國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裝機準備起飛(2020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3年多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暴發,人類面臨嚴峻挑戰。是并肩奮戰還是隔岸觀火?是同舟共濟還是以鄰為壑?這考驗著人類的良知、智慧與勇氣。
習近平主席以鮮明態度給出答案:“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一趟趟防疫物資專列,一架架“疫苗航班”……3年間,中國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疫苗,同31個國家一道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
攜手同行,是休戚與共、命運相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內在理念的深刻表現。
開放合作,釋放貿易投資的活力——
今年8月,為期5天的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338個投資項目進行集中簽約,協議投資額達4040億元。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年,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落戶“春城”。彼時,中國和南亞國家貿易總額不足千億美元;2022年,這一數據已接近2000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國最大貿易伙伴。
人們在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參觀(2023年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
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分別增長8.6%和5.8%;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累計分別超過1.2萬億美元、8000億美元。
面對外需走弱壓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國家進出口14.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46.5%。
10年來,舉辦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進博會等大型合作交易展會,促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合作機制……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機遇。
2023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2023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绷暯街飨该饕肌?
聚焦發展,為各國繁榮進步注入更強動力——
2023年8月3日,中歐班列(西安-塔什干)陜烏經貿合作隆基綠能光伏組件產品出口專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
本次發貨的光伏組件是烏茲別克斯坦1吉瓦光伏項目的首批產品。根據協議,中國企業將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兩座太陽能光伏電站,預計投產后每年發電23億千瓦時,每年約減少天然氣消耗5.88億立方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于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統籌我國同共建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調動共建國家積極性……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全球互聯互通水平,推動國際投資貿易繁榮發展,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確定性。
習近平主席真誠表明中國態度:
“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于人的強買強賣”;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
“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
數字是最有力的佐證。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10年來,中國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共建了9個跨國技術轉移平臺,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加速創新要素對接共享……
“隨著時間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具象化,像是不斷生長進化的自然過程,從沒有其他倡議這樣有生命力。”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發文說,“這10年,‘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改變了世界?!?
惠澤天下,共促高質量發展造福人民
多瑙河畔,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新投運的燒結機、加熱爐等生產工藝改造項目有序運轉,助推當地經濟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
河鋼塞鋼的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曾因經營問題幾近破產。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于2016年4月簽署收購協議成立河鋼塞鋼,構建支持支撐平臺,僅半年企業就扭虧為盈。運營7年來,河鋼塞鋼營收超過60億美元,連續4年蟬聯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國企業形象的“金名片”。
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指出,近年來,兩國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雙方落實一批基礎設施、能源、產能等領域重要合作項目,在中東歐國家中位居前列。同時,習近平主席強調,“將中塞傳統友好轉化為更多務實合作成果”。
守望相助、務實合作,將帶來更多民生福祉。從倡議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帶一路”不變的目標。
7年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5年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年前,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
10年來,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
時間記錄下一個個歷史時刻:
2014年12月,位于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結束了近70年來貝爾格萊德市多瑙河上僅有一座大橋的歷史;
2018年1月,亞吉鐵路進入商業運營,這是非洲第一條全線采用中國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標準軌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的物流運輸時間和成本大幅降低;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