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科技創新激發澎湃動力——2023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二
新華社記者
一束“光”,可以“倍增”——從精密加工、精準檢測到新型芯片、自動駕駛,光電子信息技術不斷躍升,催生出一批新領域新賽道。
一粒“藥”,開始“走出去”——今年以來,公開披露的國產創新藥授權“出海”交易超過30個,項目金額約150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以上。
如同播下的種子,創新的力量蓬勃生長??萍歼@一“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新動能在積蓄
三秦大地,“光”在集聚。
能在頭發絲上雕花,是激光制造;能耗更低、信息傳輸更快,是光電子芯片;幾分鐘發現微小的農藥或細菌痕跡,是光子傳感……
位于西安高新區的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先后孵化了50余家與“光”相關的科技企業,多家企業在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50%。放眼整個陜西,光子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至300多家,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芯片電性測試。(受訪者供圖)
源頭有核心技術成果的轉化,產業因創新而興。
在美國創立3年后,攥著一把專利的賽富樂斯半導體公司遷到西安。創始人陳辰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提供的大型先進設備,企業不可能迅速將新一代顯示技術產品量產。
“把科研資源‘勢能’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是我們這些年一直努力的方向?!敝袊茖W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執行院長米磊說,要更快打通樣品、產品、商品的轉變鏈條。
練好“內功”不斷升級競爭力,企業因創新而強。
今年8月,信達生物耗時8年自主研發的托萊西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這是國內首款、全球第三款PCSK9單抗藥物,被通俗地稱作“降脂針”。
創業之初,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的辦公室是從蘇州工業園區借來的一間屋子,小到甚至容不下一個存放試劑的冰箱。但他信心堅定:要做國際標準的創新藥!
12年里,研發投入累計150億元,上市10款創新藥物;第一款商業化產品達伯舒,是唯一獲批一線治療國內五大高發瘤種的PD-1藥物,可由國家醫保報銷……今年上半年,信達生物營收超過27億元,同比增長20.6%;三季度產品收入超16億元,同比增長超45%。
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按照國際標準建設的生產線正在運營中。(受訪者供圖)
自主創新能力如同金子,早晚會發光。臨近年底,記者走訪中國經濟發展一線,感受各地培育新動能的“加速度”——
廣東,今年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3%;1月至10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2.3%,為5年來最高增速。
上海,規劃2026年建成特色產業園區約60個,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5500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
10月份,全國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9%;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7.9%,光伏電池產量同比增長62.8%……
“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進,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工業經濟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眹医y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說。
新鏈條在延伸
礦井深處,采煤機自動割煤,智能運輸;遠程地面,控制屏幕上一目了然,一鍵啟停。
陜煤集團曹家灘煤礦,建設“無人礦山”一直是其目標。但數量繁多的井下設備、互不聯通的數據孤島,一度讓智能升級停滯。
依托華為、中國電信等構建的一套“5G+工業互聯網”應用系統,井下設備快速接入數據高速路,智能礦山進入常態化運行,企業迎來提質增效。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正在發揮“增量器”作用。
走進位于浙江永康的飛劍工貿有限公司,智慧工廠里,機械臂不停揮舞翻轉,制作杯身、打磨拋光、表面噴涂,一只色彩絢麗的精美鈦杯很快就生產出來。數據化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訂單詳細情況、生產線走到哪一環節,一清二楚。
營收如何逆勢增長?對于這家專注于做杯子的制造企業來說,數字化意味著更高的效率、更穩定的品控、更靈活的訂單處理。
“僅今年就推出60多款新產品,我們有底氣去設計創新。”飛劍工貿董事長助理徐良告訴記者,通過數字化升級改造,不僅降低了成本,對于小訂單、多頻次的跨境生產需求也更能輕松“拿捏”。
飛劍工貿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數字與實體深度融合,現代化產業鏈不斷強化延伸,創新力就是競爭力。
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加料、調溫等煉鋼工序可以精準自動完成;匹配用戶個性化需求,家電、服裝等消費品開始“大規模定制”;引入智能制造系統,中藥制劑生產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50家,連接設備近9000萬臺套。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制造業技改投資占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近四成,推動著傳統產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說,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工業規模穩步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不斷推進,聚焦新型工業化持續發力,不斷夯實中國經濟根基。
新賽道在擴展
沿著攀巖墻一路向上,矯健身姿讓人忽略了運動員右側小腿的假肢。
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一款基于腦機接口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仿生腿引來圍觀。強腦科技合伙人兼高級副總裁何熙昱錦說,企業正在仿生義肢、智能康復等領域加快研發和轉化應用的步伐。
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少企業敏銳地捕捉市場風向。
山東滕州,聯泓新科的廠區。5萬噸/年聚碳酸亞丙酯(PPC)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有望2025年底前投產。
聚碳酸亞丙酯是一種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具有剛韌平衡性好、阻隔性好等優點,還有減碳固碳的良好效果。
聯泓新科高級副總裁解亞平介紹,瞄準“雙碳”目標,企業大力布局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綠色材料,正加快擴展清潔低碳能源的新賽道。
聯泓新科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新興產業離不開新鏈條、新生態。數據顯示,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建成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20萬億元。
走進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記者感受到這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涌動的活力——
入駐企業突破2000戶,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形成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網絡安全、量子信息及空天信息等產業共同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依托科大訊飛和其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上下游企業拔節生長。
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呂長富說,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后天的產業”,只有用硬科技賦能現代產業體系,才能為未來發展蓄力。
從合肥的“聲谷”到武漢的“光谷”,從北京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到深圳加強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基礎研究平臺布局……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集聚,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孕育。
5年前,這里播下一顆種子——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串聯起上海松江和江蘇、浙江、安徽的多座城市。5年來,這里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比重從十二分之一升至八分之一,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1.5%升至15%。
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專責小組組長、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說,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要不斷探索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神州大地上,創新的一顆顆種子,競相發芽,不斷生長。沒有什么能夠阻擋生長的力量。(記者董瑞豐、嚴賦憬、溫競華、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