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定科技報國為民造福理想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高質量發展
蔡奇出席“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并講話 丁薛祥出席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在“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致以熱烈祝賀。
習近平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是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優秀代表,是廣大工程師的榜樣。
習近平強調,面向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工程技術人才自主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為他們成才建功創造條件,營造見賢思齊、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創新爭先的濃厚氛圍,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希望全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堅定科技報國、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鍛造精品工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19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會并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會并傳達習近平重要指示。
蔡奇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致以熱烈祝賀,對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提出殷切希望,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工程技術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親切關懷。要圍繞習總書記關于推動工程科技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蔡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業績。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是各條戰線工程技術人員的杰出代表,希望大家更好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我國工程科技發展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造福人民,始終堅持新型舉國體制,始終堅持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堅持開放合作,這些理論和實踐結晶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
蔡奇強調,廣大工程技術人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為榜樣,永遠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把敬業奉獻融入血脈,永遠把追求卓越作為標桿,永遠把團結協作作為法寶,不斷譜寫新時代新征程工程科技發展新篇章。
蔡奇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工程師,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新時代工程技術人才工作。要著力完善自主培養體系,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動開放交流,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充分調動工程技術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李干杰在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表彰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的決定》。李書磊、鐵凝、吳政隆、陳武、姜信治和苗華出席大會。張國清主持大會。
大會為受表彰代表頒獎。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覃大清、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復興號高速列車研發創新團隊負責人周黎等獲獎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
為表彰工程技術領域先進典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展“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授予81名個人“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50個團隊“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表彰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的決定
(2024年1月19日)
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發展的創新主體,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基礎性、戰略性人才支撐。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卓越工程師,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工程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四個面向”,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韌不拔的定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鑄造精品工程、“大國重器”,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打造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激勵動員廣大工程師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丁文紅等81名個人“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授予5G標準與產業創新團隊等50個團隊“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這次受表彰的工程師個人和團隊,是新時代工程師隊伍的優秀代表。他們牢記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裝備制造、“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發明創造等工作中,矢志愛國奮斗、銳意開拓創新,取得一批先進工程技術成果,不斷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生動體現了工程師群體愛黨報國、服務人民、敬業奉獻、嚴謹篤實、精益求精、臻于卓越、團結協作、自立自強的崇高追求和寶貴精神。希望受表彰的工程師個人和團隊,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黨中央號召,廣大工程師要以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為榜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優良傳統,勇攀科技高峰,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附件: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名單
附件
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名單
一、國家卓越工程師
(81人)
丁文紅(女) 武漢科技大學
萬步炎 湖南科技大學
王軍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王玨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王大軼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
王仁坤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過中 中國人民解放軍61886部隊
王建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93114部隊
王海峰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王維慶 新疆大學
王增全 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
方向晨 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葉浩文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史聰靈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朱衍波 民航數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任國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
劉書杰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劉繼忠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劉清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院
劉增宏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閆大鵬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嚴衛鋼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蘇權科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杜選民 漢江實驗室
李平(女)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李久林 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少平 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李永勝 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
李先廣 重慶機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李紅霞(女)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恒年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吳凱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曉光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邱旭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汪小剛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宋神友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張弘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張軍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張勇 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志清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張來勇 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張利民 香港科技大學
張金濤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張春生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春江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張修社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陸銘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
陳勇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林明智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林鐵堅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
林毅峰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易小剛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周琦 貴州省地質調查院
周常河 暨南大學
單增海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房子河 公安部大數據中心
趙斗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胡建華 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洪家光 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賀建華 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
顧明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錢林方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徐先英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高成臣 北京大學
曹堪宇 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
崔鶴 青島海關技術中心
梁建英(女) 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
彭云彪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蔣開喜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韓佳彤 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
覃大清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景來紅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芳琴(女) 山西大學
廉玉波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竇強 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蔡蔚 哈爾濱理工大學
蔡樹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譚旭光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熊大和 贛州金環磁選科技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熊盛青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薛峰 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50個)
5G標準與產業創新團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12英寸減壓外延團隊 北京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工業廢水治理技術與裝備團隊 南京大學
工業透平研發創新團隊 杭州汽輪動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團隊 清華大學
大慶油田化學驅油技術研發團隊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與調試團隊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天河超級計算創新應用團隊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云南省三江成礦系統與評價創新團隊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天眼工程團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創新團隊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水庫大壩安全與管理創新團隊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化合物芯片技術團隊 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
網絡信息系統科研創新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先進飛行器技術研發團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先進發動機研制團隊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先進核電系統堆芯支撐及堆內裝置高端制造研究團隊 上海第一機床廠有限公司
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工程技術團隊 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
軍委聯合參謀部某研究團隊 軍委聯合參謀部
“兩觀三性”建筑創新實踐與研究團隊 華南理工大學
蘇博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材料創新團隊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殲-20飛機研制團隊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青藏高原地質資源工程團隊 西藏大學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交通山區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 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重型高端復雜鍛件制造技術變革性創新研究團隊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復興號高速列車研發創新團隊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信息顯示玻璃研發和產業化團隊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盾構創新研發團隊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起重機械技術創新團隊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核燃料專用裝備研發創新團隊 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特高壓直流與柔性輸電高端裝備攻關團隊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發團隊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高性能大跨度空間結構工作室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梁創新團隊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高端裝備輕合金鑄造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沈陽鑄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端聚氨酯原料ADI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團隊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低晞撔聢F隊 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救撈工程關鍵技術攻關團隊 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
眼科診療技術研發團隊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液氧煤油發動機研制團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超導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創新團隊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級建筑工程設計創新團隊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微系統團隊 啟元實驗室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 敦煌研究院
新型水下裝備研制團隊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煤礦瓦斯防治與智能綠色開采團隊 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煤礦安全開采地質保障與生態修復團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