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歷史機遇,高度重視、全面布局、統籌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特別是高度重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就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驅動引領作用,不斷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把握新機遇、塑造新優勢、實現新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系統回答了事關網信事業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內涵豐富、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信息化數字化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戰略性、引領性作用,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順應信息革命潮流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薄爱斀駮r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碑斍?,信息化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方興未艾,創新性、滲透性、輻射帶動性日益凸顯,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引發新變革、創造新機遇,加快信息化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成為搶占先機、贏得未來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把握信息時代新機遇、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高度,切實增強“現代化建設、信息化先行”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加快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努力搶占發展制高點、贏得戰略主動權。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動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各大國均把信息化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能不能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發展, 成為決定大國興衰的一個關鍵”。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這場大變局中,數字技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領域成為大國競爭的最前沿和新賽場。面對新的戰略環境,只有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快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帶動突破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關鍵“卡脖子”問題,不斷提升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睌底纸洕底旨夹g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市場主體融合、優化產業組織模式、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以信息化數字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我國是全球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區域、城鄉、群體、行業間數字化發展還不平衡,數據要素價值尚未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普惠化還需提升,數字公共服務廣度深度有待拓展,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領域問題仍然突出,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作為構筑人民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加快彌合數字鴻溝,深化數字便民惠民,完善數字治理規則,讓億萬人民共享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成果。
二、充分認識新時代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顯著成就,切實增強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信心決心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歷經新時代十年的不懈奮斗,我國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加快推進,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取得重要進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球領先,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信息化數字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賦能作用更加顯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立足自主創新,核心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信息技術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新時代十年,我國信息領域科技創新取得歷史性突破,以集成電路、基礎軟件、云服務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產業體系快速發展,部分領域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集成電路領域,2021年全行業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2018—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7%,為同期全球增速3倍。長三角、京津環渤海、珠三角、中西部等產業集聚區蓬勃發展,形成覆蓋計算、存儲、通信、功率、接口等較為完整的產品體系,高端芯片形成一定自給能力。在基礎軟件領域,計算機、服務器、移動終端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骨干企業,國產操作系統在重點行業及消費領域替代步伐加快,數據庫、工業軟件取得長足進步,開源社區初步形成自主演進能力。在電子信息制造領域,以服務器、個人計算機、手機為代表的整機產能位居世界前列,產業規模全球第一。在新興市場領域,云計算產業規模近10年平均增速超30%,2021年達3229億元,同比增長54.4%,阿里、騰訊、華為3家企業進入全球前6位,全球市場占比已達17%。
著眼泛在普及,數字基礎設施實現新躍升。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堅實底座。新時代十年,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數字基礎設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推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量級躍升。全國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歷史性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千兆光網已通達全國所有城市地區,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提高近40倍。移動通信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和移動物聯網網絡,實現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網絡質量達到甚至優于發達國家水平。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取得顯著進展,申請分配地址數量位居全球第二,活躍用戶數達7.18億。服務化網絡架構、統一空口架構、極化碼、大規模天線等多項技術進入5G國際標準,為全球移動通信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算力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近2000萬臺,算力總規模居全球領先水平。
賦能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打造新亮點。數字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新時代十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全面推進,數字經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數字經濟規模全球領先。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21.6%提升至39.8%。數字產業發展量質齊升。2012年至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從7萬億元增長至14.1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1.6%,2021年利潤總額達到1.2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從2.5萬億元增長至9.5萬億元,增長2.8倍。2021年,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營收達1.61萬億元,同比增長9.89%。數字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手機、彩電、計算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性能持續升級,國內多條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全柔性AMOLED面板批量出貨,8K超高清、窄邊框、全面屏、折疊屏、透明屏等多款產品全球首發。行業數字化應用亮點紛呈。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5G行業虛擬專網數量已超過1萬張,應用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網絡、平臺、安全體系以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聚焦便民惠民,信息化服務邁上新臺階。增進人民福祉是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毙聲r代十年,我國信息化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大幅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成效顯著,推動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網絡服務加速普及。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相比2012年增長了86%,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高到74.4%。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100%,遠程醫療區縣覆蓋率超過90%。網絡扶貧行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數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鄉居民。數字政務效能顯著增強。我國在線政務服務水平進入全球領先行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整體上線,實名注冊用戶超過10億人,總使用量超過620億次,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諾時限壓縮一半以上,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數字抗疫成效明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技術應用在疫情防控、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物資調配、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智能化生產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奮力開拓新時代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新局面
當前,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將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各方面,強化系統觀念,加強整體布局,狠抓工作落實,以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新成效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持自立自強,加快核心技術體系化突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要求,著力優化頂層設計,面向感知、傳輸、計算、芯片、軟件等技術領域,開展信息領域核心關鍵技術體系化布局,以體系化優勢彌補單點弱勢。著力補齊技術短板,重點推進集成電路、基礎軟件、工業軟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改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著力發揮規模市場優勢,推動跨層資源整合,構建內生協同、內外聯動的自主產業生態,提高國際競爭力。著力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聚資源要素,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發力,將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產業優勢。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結合,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高水平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信息領域技術、產業、標準和規則影響力。
堅持提質增效,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各類設施協調發展,推進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深化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塑造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立完善算網調度機制,促進算力互補和協同聯動,適度超前部署6G愿景需求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星地融合技術攻關。加強應用牽引和場景驅動,加快推動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應用,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提升政務、金融、交通、能源、電力等行業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
堅持融合發展,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要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培育壯大數字產業生態,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和基礎軟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支持東中西部探索各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路徑。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硬,健全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主動參與數字經濟國際治理,積極推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堅持協同轉型,加快數字生態文明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币罅ν茝V數字化綠色生產方式,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數字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升級,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新技術和節能設備廣泛使用,促進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綠色化轉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普及數字化綠色生活方式,推進遠程辦公、在線會議、公共出行、綠色消費的廣泛應用,積極探索多元參與、可持續的碳普惠機制。著力提升數字化綠色環境治理能力,優化完善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網絡和監管體系,更好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
堅持普惠共享,大力提高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以數字技術賦能公共服務,能夠有效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強化制度規則創新,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不斷提高“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水平。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運用數字技術擴大服務供給、優化供需匹配,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行動,發展數字健康,優化數字社保、就業和人力資源服務,增強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著力彌合“數字鴻溝”,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加快5G、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普及,提升欠發達地區網絡服務能力,加強服務應用適老化與無障礙改造,深入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強化數據安全防護,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有力維護網民合法權益。
(作者: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