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18世紀中期,“珍妮紡紗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大幕,西方國家從此開啟了現代化進程。
兩百五十多年過去了,現代化大潮依然滾滾向前。曾經災難深重、風雨飄搖的中國,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踏上充滿光榮與夢想的現代化新征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它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世界上是否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本報告用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立足歷史的縱深發展,報告探究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百年脈絡、卓絕探索。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科技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取得了享譽世界的巨大成就。
報告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系統推進現代化各項事業。在全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將成為全球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者和沉著冷靜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實干者。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同于西方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價值取向上摒棄資本至上、追求人民至上,在制度建設上證偽“歷史終結論”、不斷完善革新;在發展路徑上走出“單向”“異化”、走向全面協調;在民主形態上不搞少數人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在文化認同上從不割裂傳統、堅持繼承創新;在全球治理上不搞單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報告指出,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的現代化,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樹立了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典范,探索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帶來了希望、增強了信心、提供了啟示。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日出東方,其道大光。
第一章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
——習近平
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2023年8月23日攝)。梁旭攝/本刊
1921年,嘉興南湖,一葉紅船揚起了中國現代化百年征程的風帆?!白魇家埠?,將畢也鉅”,無聲,卻似驚雷,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寫下了光輝的起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百年風華正茂,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在追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步步探索、前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燦爛輝煌的卓越貢獻。
在江西省豐城市河洲街道和合社區“一老一小”幸福院,老人們在練習書法(2024年3月11日攝)。周亮攝/本刊
一、百年征程鑄就時代新輝煌
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長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17世紀中葉后,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并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在新的生產方式推動下迅速強大起來,資產階級開始了血與火的原始積累和殖民掠奪。
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中國,在世界近代化、工業化、現代化的大潮中逐漸落伍,自然成為西方列強垂涎和爭奪的市場。從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割地、賠款,貪婪地攫取種種特權,嚴重抑制了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2)是對這一時期中國被迫卷入西方主導的現代化浪潮的深刻總結。無數仁人志士歷經千辛萬苦,嘗試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制度和技術,追求中國的富強進步之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革命派在近代中國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嘗試各種救國方案,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沒能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此后,中國追求現代化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現代化進程實現了從被迫卷入西方現代化到以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引領世界現代化新潮流的歷史性轉變。
(一)1921-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現代化初探
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之時,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人民有了改變苦難和屈辱的希望。
在實踐和探索中,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新的生產力不可能建立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基礎上,中國首先需要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中國的現代化必須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根本前提和基礎。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二)1949-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現代化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由近代衰落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點,它為中國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和國家現代化目標邁進創造了前提。
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當時極其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毛澤東曾經形象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1953年12月,毛澤東提出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現代化的國防”,初步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思想。1954年9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的要求。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正式向全國人民公布了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中共中央在1964年提出了“兩步走”的發展規劃: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經過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四個現代化”的第一步發展戰略。這一階段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三)1978-2012年: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現代化新局面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世界范圍內的現代化加速發展。國內外發展大勢都要求中國共產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79年3月,鄧小平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當年12月,他還用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明確了20世紀末中國能夠達到的現代化水平,由此,“小康”成為中國推進現代化道路上的一面鮮明旗幟。198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人大膽探索,成功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積極主動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接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也為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這一時期,中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四)2012年至今: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展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展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全面總結、充分吸收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發展,開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
——在認識上,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中國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是一個不可逆轉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在此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戰略上,確定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漸次鋪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深入推進,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在實踐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新時代推進的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的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經過一百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走出一片天地并獲初步成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及其實踐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賦予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新的時代內涵,融合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呈現出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理論認知。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豐富和發展了世界現代化理論的知識圖景。
“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在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的趕考路上,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答卷。
二、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中國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一)完成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千年夢想
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夙愿。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斗,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到2020年底,實現了中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3)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的減貧成就也對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達到70%以上,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4)同時,中國的精準扶貧推動了扶貧減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對全球面臨類似挑戰的國家具有借鑒意義,標志著人類社會消滅貧困的方式已經超越了資本主義的限定,世界歷史將在實現人類真正平等的事業上翻開全新的一頁。
(二)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性飛躍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26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0%以上。
——經濟量質齊升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十多年來,中國從制造大國加快轉向制造強國,服務業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綠色成為經濟發展鮮亮底色,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第一大引擎,城鎮化率穩步提高,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過17%。2012年至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升到18%以上。過去十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帶動超過七國集團總和。
——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格局。近年來,中國不斷降低關稅總水平,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領域和層次持續拓展,外貿方式不斷創新,外資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格局加快形成,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促進了全球發展繁榮。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5),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地。在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的今天,穩步提升的中國經濟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帶來難得的確定性,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強勁動能。
(三)活力與秩序、發展與穩定相平衡,億萬人民共襄國泰民安
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以共同富裕為價值導向,注重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實現活力與秩序、發展與穩定相平衡,滿足億萬人民國泰民安的普遍愿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社會環境,為世界和平提供了穩定性和建設性因素。
——國家安全全面加強。面對更為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完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以高質量發展夯實高水平安全物質基礎,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爭,連續6年保持暴恐案事件“零發生”(6)。推動實現港澳地區長治久安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通過綜合施策、持續努力,有效增強全社會維護國家安全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鞏固各領域安全的人民防線。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中國共產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1949年以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不足35歲增長到78.2歲,人民受教育程度從文盲率高達80%到減少至2.67%,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解決了1.3億余人的城鎮就業問題,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中國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從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到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治理主體日益多元多樣,彰顯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原則。到2021年底,全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由“十三五”末的82%到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由31.8%上升到84.6%,將爭取“十四五”末實現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
注釋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1年7月1日。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1年7月1日。
(3)《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1年2月25日。
(4)王治東:《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光明日報》2019年10月16日,第6版。
(5)《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新華社,2023年10月18日。
(6)《公安部:我國連續6年保持暴恐案事件“零發生”》,人民網,2023年1月10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3/0110/c1008-32603569.htm。
第二章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1)
——習近平
在江蘇連云港港,一艘貨輪緩緩靠泊集裝箱碼頭(2024年5月9日攝)。耿玉和攝/本刊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一關接著一關闖出來的,一代接著一代干出來的。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堅持對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系統推進,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在廣西融安縣浮石鎮六寮村議事協商主題廣場,鎮、村干部和村民在議事。廣西融安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村民自治結合起來,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1月5日攝)。黃孝邦攝/本刊
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
(一)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軌道上順利推進
旗幟決定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軌道上順利前進。
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理論指引;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制度保證;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中國 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指出:“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sup>(2)
(二)確保錨定中國式現代化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中國共產黨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持把遠大理想與階段性目標統一起來,一旦確定目標,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從根本上超越了一些國家政黨紛爭不斷、政策朝令夕改的弊端。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追求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一以貫之、循序漸進,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中共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這種錨定奮斗目標一代接著一代干的精神,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定力和制度優勢。
(三)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一盤散沙沒有希望,團結統一才有力量。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大國,要把各方面力量團結起來建設現代化,首先要有一個團結統一的黨。
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幾十人的小黨逐步發展為擁有9800多萬名黨員、在14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百年大黨,始終高度重視依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嚴密的組織體系、全黨的高度自覺、嚴明的紀律規矩來實現黨的團結統一。中國共產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使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
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勵人、鼓舞人、感召人,有效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