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日”活動期間推出7大類6300余條旅游惠民措施 新華社經濟隨筆:在“詩與遠方”里壯大幸福產業 文旅融合、科技賦能、個性多元——透視旅游消費新趨勢 專題
5月19日,我們迎來第14個“中國旅游日”。
在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旅游業的五項使命任務: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
居于首位的是“服務美好生活”,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同煙火日常緊緊相連。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旅游日”設在5月19日,便是因為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公元1613年的這天出發,懷著“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的快樂心情,開始了自己的遠游。
跨越400多年,徐霞客從旅游中得到的那份美好體驗,今天依然純粹如初。
通過旅游,我們領略自然之美——
山河萬里,各美其美。廣袤富饒的平原,碧波蕩漾的水鄉,遼闊壯美的草原,浩瀚無垠的沙漠,奔騰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脈……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旅游資源無比豐富,自然之美美不勝收。
名山大川之外,身邊的風景也不應錯過。從近期“異軍突起”的縣域旅游可以看到,城市近郊的鄉村、驅車可達的中短程目的地,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休閑旅游的選擇。無數“寶藏”縣城涌現,證明原生態、好環境并不一定需要舍近求遠。
初夏時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小七孔景區綠意盎然、風光秀美,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即使在城市中,各地也在不斷推進綠道、騎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園的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生態工程的一部分,它們讓市民與自然更親近,讓自然之美更加觸手可及。
通過旅游,我們感悟文化之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化繁盛之地往往是重要旅游目的地。比如,在儒家文化、齊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泰山文化交織綿延的山東,全省共有A級景區1228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8個,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有了文化,旅游更有滋味。長江、黃河、三山五岳之所以令人神往,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千百年來人們在這里留下無數的文化印記,讓山川有了獨特的人文之魂。
2024年5月12日,游客在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內觀看演出。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近年來世界文化遺產游、博物館游、古建筑游、美食游的熱度居高不下;紅色旅游類A級旅游景區發展迅速,成為厚植愛國情懷的生動課堂;“村晚”“村超”“村BA”、演唱會、影視劇等文化現象也越來越容易成就旅游熱點。
可以預見,隨著國人文化自信不斷提升,人們將更加注重旅游中的文化因素、更能體會旅游中的文化之美。
通過旅游,我們陶冶心靈之美——
最近,“公園20分鐘效應”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有研究認為,即便不做任何運動,只要在公園待上20分鐘,人就會變得愉快起來。
看似奇妙的科學研究,原理其實不難理解。公園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營造“歲月靜好”之感,人們在此感到放松,心情愉悅。
5月12日的江蘇無錫尚賢河濕地公園。新華社發(還月亮攝)
愛美是人的天性。美景、美文里本身就有審美的享受。在這種享受之外,江山之美還能激發愛國情懷,天地之大可壯闊為人胸懷,文化之盛也賦予人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
休息足了,才能更好出發。讓生活節奏在“詩和遠方”中慢一慢、緩一緩,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接下來的工作生活。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遙想當年,徐霞客眼中山川如畫、氣象萬千,他躊躇滿志,記錄下自己的萬里足跡。
而今,我們更有豐富多彩的玩法、四通八達的交通和說走就走的底氣。旅游的美好,在生活中已越來越容易獲得、容易親近。正所謂“吃不愁,穿不愁,還有閑錢去旅游”。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中國旅游日”屬于我們每個人,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徐霞客。(記者徐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