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5日電 (記者林麗鸝)記者近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2023年度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49.71點,處于近10年來的次高水平。2024年1—6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分別為159.23、158.75、159.01、158.70、159.13、158.85,指數整體高于2023年度水平,在159點上下波動、處在合理區間,2024年一季度指數為159.00、二季度指數為158.90,2024年上半年指數為158.95,表明我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平穩、波動調整。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總的來看,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平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相比去年整體提高,反映了我國企業信用狀況的不斷優化,折射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波動中的韌性和潛力,經濟運行呈現向好態勢。
具體來看,企業信用指數呈現出以下特點:
企業經營狀態總體穩定,宏觀政策效力顯現。2024年1—6月,可靠性、經營性、財務性、合規性、關聯性與監管性等分指標總體平穩、小幅震蕩,保持在較高水平,企業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企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關乎企業轉型升級的注冊資本繳納情況、稅費繳納、知識產權、認證事項等重要因素回升向好,企業經營進一步提質增效,顯示出高質量發展態勢。
企業信用風險降低,守信意識不斷增強。2024年以來合規性分指標降幅收窄,監管性分指標呈現積極變化,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數量增多,全國信用風險低企業占比穩步上升,企業信用修復數量逐漸增加,企業年報責任意識增強,誠信經營情況向好。
7月30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新聞發布會。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二級巡視員唐冀平: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市場監管總局專題新聞發布會,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開創性研究編制了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本次發布會作為總局“強信心”系列發布會之一,旨在以指數發布的形式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地呈現經營主體信用水平變化趨勢。
為便于大家了解相關工作,今天我們邀請到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敏女士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此外,我們還邀請到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主任陳建良先生、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主任劉平安先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胡大劍先生,請他們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劉敏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敏: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同時也感謝各位同仁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信用監管工作的關心支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并提出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等三大舉措,特別指出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信用數據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高低,全量企業的信用水平可以反映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市場監管總局編制的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旨在以數的形式對企業信用建設發展水平給予精準畫像,判斷經營主體信用狀況,分析企業生命力、抗風險能力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而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和經濟發展態勢,為促進經濟增長、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提供數據支撐。
指數顯示,2023年度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49.71點,處于近十年來的次高水平。表明在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局面下,中國企業信用水平仍保持了整體平穩態勢。2024年1~6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分別為159.23、158.75、159.01、158.70、159.13、158.85,指數整體高于2023年度水平,在159點上下波動、處在合理區間,2024年一季度指數為159.00、二季度指數為158.90,2024年上半年指數為158.95,表明全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平穩、波動調整”。指數的提高反映了我國企業信用狀況的不斷優化,折射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波動中的韌性和潛力,經濟運行呈現向好態勢。
從全國來看,企業信用指數具體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企業經營狀態總體穩定,宏觀政策效力顯現。年度指數由可靠性分指標、經營性分指標、財務性分指標、合規性分指標、關聯性分指標組成,月度指數在年度指數的基礎上增加了監管性分指標。2024年1~6月,可靠性分指標、經營性分指標、財務性分指標、合規性分指標、關聯性分指標與監管性分指標總體平穩、小幅震蕩,保持在較高水平,企業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二是企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關乎企業轉型升級的注冊資本繳納情況、稅費繳納、知識產權、認證事項等重要因素回升向好,企業經營進一步提質增效,顯示出高質量發展態勢。
三是企業信用風險降低,守信意識不斷增強。2024年以來合規性分指標降幅收窄,監管性分指標呈現積極變化,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數量增多,全國信用風險低企業占比穩步上升,企業信用修復數量逐漸增加,企業年報責任意識增強,誠信經營情況向好,政府監管效能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從區域來看,各省份發力提升信用水平,區域信用狀況總體態勢向好。
2024年上半年,全國信用指數排名前五的省份為江蘇、浙江、北京、湖北和安徽,從1~6月各省份指數排名變化情況看,江蘇、浙江、北京始終保持在前三名。上半年各省份登記事項、注冊資本變化幅度較小,企業發展較為穩定。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在經營管理以及認證、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天津、重慶、四川等省份行政處罰同比減少,企業的自身合規性有所增強;遼寧、廣東、陜西等省份的企業在股權結構、關聯企業等方面處于良性發展方向。
從行業來看,行業信用建設不斷加強,有力支撐經濟穩定運行。
一是工業生產加速回暖,制造業恢復發展態勢。2024年上半年,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4~6月信用指數排名穩居第二;制造業2~6月信用指數排名持續上升,發展勢頭良好。二是服務業持續恢復,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用指數排名在3月實現突破,升至第五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用指數排名波動上升;批發和零售業指數信用排名在2~6月穩步提升。三是金融業保持良好態勢,系統性風險防控成效顯著。2024年,金融業指數超過上半年各行業信用指數均值約4%,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防控成效顯現。
總的來看,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平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加大信用指數編制及數據整合力度,聚焦民生領域、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指數的編制與發布,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謝謝大家!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二級巡視員唐冀平:謝謝劉敏司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剛剛您介紹,中國企業信用指數能夠判斷經營主體信用狀況,分析企業生命力、抗風險能力和未來發展趨勢,請您具體談談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對服務經營主體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敏: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本次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發布正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全國上下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信用建設作為更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數字經濟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有力實踐。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突出“市場監管數據在企業信用領域的價值特征”與“市場監管數據結構基本特征”,用更加豐富的信用評價維度展現企業信用狀況,旨在為市場投資、市場監管、經濟運行監測、政策制定等多個方面提供客觀準確的信息,努力形成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企業信用指數體系。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反映不同區域、行業企業信用狀況變化趨勢,將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客觀數據支撐。企業信用指數多維度挖掘企業信用信息,反映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信用狀況,支持政府部門結合區域特色資源稟賦,開展產業布局、信用建設、行政執法、公共服務,因地制宜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激發信用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巨大潛能,促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
第二,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加強多維度企業信用分析和管理,將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重要抓手。新增的月度、季度企業信用指數通過短周期、連續時段的監測,發現指數的波動和變化趨勢,判別篩選出當前或未來具有較高信用風險的行業、區域,能夠輔助政府部門靶向監管,幫助行業主管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并推動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企業信用指數的連續編制和宣傳,能夠引導企業強化誠信意識和依靠信用資本參加社會經濟活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第三,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打造一款客觀反映區域和行業企業信用動態變化情況的新型信用監管工具,將為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供核心驅動。以年度、季度、月度企業信用指數為工具,我們不但能客觀衡量在時間維度上企業信用建設成效情況,也能衡量區域和行業企業信用建設情況,既有效評估以往信用監管工作成效,又為之后進一步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供策略性支持。中國企業信用指數作為創新性信用監管工具,將對構建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積極作用。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提問:我剛剛關注到,與去年相比,此次企業信用指數的發布增加了月度、季度指數,分析維度也更加豐富,請問,今年為何要增加這倆指數?又有哪些突出特點?
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主任劉平安: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在我們現在所處的信息化社會中,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光了解企業年度信用狀況是不夠的,還應該了解企業在更短周期內的信用狀況。月度指數充分發揮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作用,與年度指數既一脈相承,又各有側重,突出了高頻指標的時效性和靈敏度,增加了省份、行業等細分維度,主要體現以下3個特點:
一是使用更高頻次的監管指標,突出刻畫企業信用水平的時效性。月度指數充分銜接年度指數,在年度指標的基礎上做了優化調整,增加了市場監管領域與信用相關的高頻變化指標,比如,公眾關注度較高的12315投訴舉報信息、企業經營異常信息、企業信用評級信息等,更加突出指數反映企業實時信用狀態的能力。
二是以更加豐富的指標體系,提升指數反映區域、行業企業信用狀況的全面性。月度指數以年度指數為基礎,在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既考慮了區域、行業企業的整體信用狀態,又考慮了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信用監管的工作力度,從正反兩方面全面考量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結合了市場監管需求,融合了行業趨勢、市場動態和政策導向等因素。
三是基于多重因素科學確定權重,增強指數反映客觀實際的準確性。月度指數采用大數據、數學、統計學等方法進行分析計算,使指數更加準確科學。比如,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等方法進行權重處理,從不同角度確保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可靠性,使企業信用指數更加準確反映企業月度信用變化情況,成為衡量企業信用的有效工具。
總之,月度指數與年度指數的目標作用是一致的,使用的計算方法和基礎數據也相似,但分析數據的維度更加精細,反映信用變化的時效性更強、靈敏度更高。代碼中心作為指數的研究編制單位,將進一步優化指數模型,使企業信用指數能更好的反映經濟發展趨勢,并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進一步研究編制各類專項指數,不斷擴大指數的應用范圍,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記者提問:剛剛介紹,本次發布的信用指數涵蓋了很多區域和行業整體情況,請問,市場監管總局是如何保障數據的全面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主任陳建良:感謝您的提問。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有扎實可靠的數據資源庫。它是基于市場監管總局多年積累完善的市場監管數據資源,涵蓋5900多萬戶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全量數據,數據的客觀性、全面性是國外編制類似指數所沒有的。網數中心作為技術支撐單位,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強化數據采集匯聚。我們按照職能負責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了市場監管數據資源體系,匯聚市場監管、政府部門相關業務數據約220億條。為做好信用指數數據支撐工作,依托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每天按時匯聚全國全量經營主體設立、注銷、吊銷、年度報告、經營異常、行政處罰、信用風險分類、12315投訴舉報等市場監管數據,這些數據是市場監管部門基層工作人員依法采集的,具有合法權威的屬性。通過共享交換匯聚了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人社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23個部委和機構的失信被執行人、行政許可、營業收入、社保繳納、納稅、招投標、銀行開戶、銀行卡交易、從業人員等數據,融合形成了經營主體全方位信用畫像,通過數據切片、指標抽取等技術手段,形成信用指數主題庫,為信用指數計算提供支持。
第二方面,保證信用數據質量。我們采取以下三個措施:一是通過數據清洗,去除重復、錯誤信息,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按照統計規則,已對經營主體10年來登記注冊、財務、信用監管等數據按行業、分區域進行清洗,共清洗數據5.85億條;二是通過建立核驗規則,校驗和驗證采集數據,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今年已梳理核驗年報數據4908萬條。三是補全數據,按照業務規則對缺失的數據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通過以上措施,為月度、季度、年度信用指數提供數據保障。
第三方面,加強數據安全管理。信用指數所使用的數據是重要數據,我們在“原始數據不出域”的原則下開展各項工作。通過建立數據加工處理工作室,配備無盤工作站終端,對數據進行脫敏和去標識化處理,構建計算模型和原始數據隔離環境,嚴格執行“申請-授權-訪問”工作機制,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既保障市場監管原始數據安全,又高效支撐信用指數計算。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提升數據質量,持續加強數據安全管理,為信用指數計算提供可靠的數據和技術保障,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的數據價值,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城市報記者提問: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年度信用指數的編制單位,也承擔著每月發布PMI指數的任務,請問,中國企業信用指數與PMI指數是怎樣的關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胡大劍:感謝記者的提問。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和PMI指數雖然都是經濟領域的重要指標,但它們關注的焦點和應用場景有所不同。
PMI(采購經理指數)主要用于反映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的景氣程度和發展趨勢。它通過采購經理視角,判斷企業生產、訂單、庫存和供應商配送等指數表的變化趨勢,從而為研判宏觀經濟景氣程度提供一個參考依據。PMI對于經濟周期和景氣周期的短期預測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企業信用指數則更多關注企業的信用狀況、經營風險和市場活力。它通過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履約能力、社會責任執行情況等因素,為政府、金融機構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信用和經營風險的評估依據。企業信用指數的核心作用是增強市場信任、優化金融服務和促進企業發展。
盡管兩者的關注點不同,但它們在經濟運行中有一定聯系。例如,如果企業信用指數穩中有升,說明企業的信用狀況有所改善,會帶動相應的供應鏈活動趨于改善,側面反映企業經營活動向好,進而反映企業所在行業的景氣度上升,會體現在PMI的上升;反之,PMI持續在50%以下,意味著經濟活動處于收縮狀態,企業所在行業景氣度下降,會導致企業經營風險有上升的可能,進而影響其信用表現。
由此可見,企業信用指數與PMI可以視為經濟運行狀況的互補指標,它們共同作用于宏觀經濟的分析與評估,幫助政策制定者、分析師等全面理解經濟的復雜性和多維度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以應對經濟波動。通過綜合考慮這兩個指標,經濟決策者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市場趨勢,做出基于真實經濟狀況的動態調整。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剛剛您介紹道,要將企業信用指數打造成為新型信用監管工具,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對于信用指數的編制和運用未來會有哪些工作計劃和打算?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敏: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前面講到,企業信用指數既是信用監管的重要工具,也是區域和行業信用水平的重要參考,作為我國信用狀況“晴雨表”、信用監管“助推器”和信用建設“風向標”,編制好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企業運行狀態跟蹤監測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事關大局、利在長遠。下一步,我們將大力開發信用指數的應用場景,打造好用、實用、管用的數字化新型信用監管工具,提升地方政府、經營主體對于信用的獲得感和價值感,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和重點民生領域,編制發布更多專項指數。我們將聚焦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編制發布專項企業信用指數,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決策參考。進一步研究編制重點民生領域專項信用指數,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經營特點、市場條件、競爭環境、監管政策和合規要求等,精準描繪重點民生領域企業信用風險特征,為信用風險的發現、處置、防控提供數據支撐,助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的市場監管領域突出問題。
二是扎實推進信用監管重點任務落實,夯實指數編制的數據基礎。信用監管、企業年報等數據是編制企業信用指數的關鍵。去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通過部署開展信用監管數據質量全面提升行動、年報“質量年”工作以及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等措施,進一步夯實指數編制的數據基礎。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抓好企業年報、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信用監管重點工作,同時會同網數中心和代碼中心,持續推進數據質量提升和信用監管大數據分析監測,進一步豐富指數編制數據資源。
三是加強指數應用推廣,更好發揮企業信用指數服務重點領域監管、助力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我們將積極推進指數結果數據共享,推動有關部門在督查考核、重點領域監管等工作中應用指數結果,實現精準監管、靶向監管,提升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助力有關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運用指數,推動區域和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也將通過向社會公開相關指數結果,為學術研究、行業自治管理等提供信用數據支撐。同時,我們將多渠道深入宣傳我國企業總體信用狀況持續向好的態勢,引導企業“知信、守信、用信、增信”,持續釋放經濟發展信心,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二級巡視員唐冀平: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如果大家還有想了解的其他問題,請會后與新聞宣傳司聯系。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