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孫宇佳)10月15日上午,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科技創新工作的相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山西省科技廳深入貫徹落實山西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的戰略部署,高效配置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著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
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解決“卡脖子”問題作為頭等大事,集中力量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設立省級(產業發展類)基礎研究計劃聯合項目,基于超冷費米氣體的量子調控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連續實施71項省科技重大專項和400項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能源技術革命、先進煤炭產能提升、傳統煤電機組改造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80%以上,傳統煤電機組的實際變負荷速率達到3%。YE5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填補了國內一級能效節能產品的空白,煤層氣單井最高產氣量超過15000立方米/天。此外,特種鋼材料、超高強度碳纖維、碳化硅襯底、鋰電池隔膜、鈉離子電池和釩液流電池儲能等新技術已成為山西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躍上新高度
把創新平臺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國家超算太原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白俄羅斯“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成功獲批;成功重組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正式入軌運行,率先在能源科技領域聚齊4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引進華為礦山軍團全球總部,新建4個省校合作研發機構和5家山西省實驗室,優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截至目前,山西省共建成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12家、省重點實驗室173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33家、省市兩級新型研發機構155家,形成了層級多樣、品類齊全的創新平臺體系。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得到新提升
以“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抓手,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成立省級工作專班,制定印發“1+5”配套支持政策,許多政策屬全國首創。
目前,“晉創谷·太原”和“晉創谷·大同”已先后實體化運營,“晉創谷·晉中”已具備掛牌條件。其中,“晉創谷·太原”已正式入駐科技型企業154家,簽署產品銷售、技術合同交易額達2.27億元,通過“免申即享”模式發放企業創新啟動資金累計2800萬元?!皶x創谷·大同”已正式入駐企業19家,實現工業投資1300萬元。
此外,山西還建成了6個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6個省級技術轉移機構和1個綜合性及20個領域類中試基地,培訓技術經理人357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配套體系更加完善。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593.86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達2.55件,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69.5%和97.7%。
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新活力
制定出臺《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實施細則》,實行“揭榜掛帥制”“驗收備案制”“里程碑制”和“雙主持人”制,構建形成了企業出題、政產學研用共同答題的項目生成機制。
六部門聯合印發《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和山西農業大學率先開展了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聚力破解科研人員“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研究制定《科技成果多維價值評價工作指引(試行)》,建立健全了山西特色的科技成果“五元”評價制度,從源頭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點堵點痛點。
科技助農惠民呈現新亮點
圍繞鄉村全面振興,深入推進有機旱作、特優農業、耕地保護、種業振興4大科技專項,深入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三年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2667名,攻克一系列外品內培、南果北種技術難題,大閘蟹、三文魚、火龍果、玉露香梨等三晉優品不斷走出山西。
圍繞服務人民健康,實施新冠疫情防控專項,先后引進20多名國醫大師、院士、岐黃學者,培育500多名省級“優才”;自主研發的新藥“LM49片”“柴歸顆?!鲍@臨床審批;此外,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和山西省人民醫院還成功獲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山西分中心。
“下一步,山西省科技廳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錨定2029年完成改革任務、2030年基本完成轉型任務、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總體目標,進一步加大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更大貢獻。”山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