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探尋企業的破局之道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
企業如何破局突圍,逆勢增長?
穿越行業凜冬的光伏獨角獸,突破“卡脖子”的光電“小巨人”,出海尋機的跨境電商平臺、扎根小城的網紅“商超”……
在新華社近期推出的“中國經濟樣本觀察·企業樣本篇”系列報道中,一個個有故事的企業,來自精密制造、商貿、種業、創投等多個領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萬千氣象,藏蓄著中國企業破壁進化的生長密碼。
故事無一不從問題開始。
傳統企業包袱重、壓力大,革新求變舉步維艱;初創企業誘惑多、風險高,站在風口找不準方向;環境紛繁復雜,行業競爭加劇,“卡脖子”“一源難求”……這些樣本企業遭遇的種種難題,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中、轉型中“成長的煩惱”。
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發展如風浪中行船。縱覽這些企業樣本,他們不懼變化、以變應變,把準市場需求的“舵”,揚起自主創新的“帆”,扎穩時間定力的“錨”,劈波斬浪、御風而行。
“不懂人性,別干企業”。人在,需求就在,市場就在。洞悉市場要什么,是破局的第一步。
例如胖東來。就在傳統商超被“客流下降”“交易萎縮”等氣氛籠罩時,這家起家于河南許昌的商超,憑借對“人性”“健康”“幸?!钡睦斫夂妥非?,被網友追捧為“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景。
由此可見,消費者在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更具個性化、差異化和附加值的產品,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仍是市場的稀缺品。
從衣食住行,觀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唯有高質量供給才能創造新的高質量需求。不做所有人的“可有可無”,而做特定人群的剛需,龐大的中國市場,個性化需求帶來的細分市場依然潛力無限。
市場蛋糕如何做大?高質量供給路徑何在?唯有向創新要動力。
從高端鍍層切割絲,到砂型3D打印鑄造,再到陶瓷半導體靶材,細觀這些樣本企業從事的細分領域,有些技術我們鮮少知曉,有些產品只是在隱蔽的一隅,卻是產業鏈關鍵的一環,開辟出廣闊的市場空間。
“用新技術找增量,雖難,卻是一條正確的路”“天上不會掉餡餅,專心搞技術才是破除危機感最重要、最安心之策”,這些樣本企業的自身體會里,“創新”二字尤為閃耀。
回顧歷史,電燈代替油燈、汽車代替馬車、互聯網打破國界,人類社會每一次經濟繁榮無不伴隨科技創新的突破,從而刺激新的需求、催生新的行業、創造新的市場。
應對變局,就要躬身入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加快重構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仍待廣大中國企業攀高逐新,人工智能、數字化等新技術的革新應用,正在孕育新的商業模式,打開巨大的發展空間。
變局之下,有人看到“危”,有人覓得“機”。正所謂“風浪越大魚越貴”。市場的饋贈,只屬于那些有膽識、有毅力的人。
比如華晟新能源。異質結技術,是這家獨角獸企業決定要捕獲的那條“魚”。彼時,光伏行業爆火,資本蜂擁而上,華晟拒絕做追隨者,堅持做開拓者,瞄準異質結這一突破光伏效率的顛覆性技術持續攻關,4年時間,躋身全球光伏一級組件制造商名錄。
時間是企業創新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風口之上,是賺快錢,還是練內功?進化生長,是做加法,還是做減法?無不考驗著企業家的智慧與心性。
堅守“慢”就是“快”,追求“精”而非“大”,選擇、投入、堅守、極致、迎來收獲,勾勒出這些企業不同又相通的成長軌跡。
“我們投的是明天的錢,打造的是未來的優勢”“創新是九死一生的,也是要甘于坐冷板凳的”“只要一步步遵循原理大膽創新,敢于試錯,出成果只是時間問題”……從這些樣本企業中,我們正在更深地讀懂中國企業的破局之道,更真切地感悟到中國經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