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首超1000萬輛之際,不少人想起了特斯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彰顯了中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自信。
開放帶來進步,開放成就中國式現代化。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3個月后,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總投資達500億元,規劃年產能50萬輛。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奠基,當年12月第一輛整車下線。
作為首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特斯拉“整車制造”,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的“特斯拉速度”,為特斯拉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也帶來“鲇魚效應”,倒逼中國車企加快創新。
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年產過千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面對開放環境下的激烈競爭,面對特斯拉的“鲇魚效應”,中國車企敢于直面挑戰、積極應變求變。
在開放競爭中練就真本事,今天的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最活躍的產業中心。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逾120萬輛,同比增長77.6%。
11月1日起,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施行,限制措施由31條壓減至29條。這意味著中國具有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勇于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
從發展的基石看,這個“年產過千萬”建立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快融合的基礎之上。中國一批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實現了強勢崛起,在產銷量、核心技術、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實現了由并跑變領跑。
從發展的底色看,這個“年產過千萬”筑就的是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綠色里程碑”。以此為標志,中國新能源汽車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更折射出以綠色發展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快速成長壯大。
綠色低碳發展是潮流、是大勢,不是“小院高墻”所能阻擋的。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92.8萬輛,同比增長12.5%。面對“加征關稅”等大棒,全球消費者用行動表達了對優質產品的喜愛、對綠色低碳理念的追崇。
合作共贏是正道大道,封閉排他是死胡同。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
憑借技術、品牌等優勢,背靠中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特斯拉銷量的大幅增長,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快速發展。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過95%,超過60家供應商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體系。
依托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平均30多秒就有一輛整車下線。2023年,特斯拉中國工廠的產量在其全球產能中占比過半,其中36%對外出口。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正是一個雙贏、多贏的過程,順應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分工的大趨勢,彰顯的是合作共贏、和合共生的理念。
今天,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利用中國市場、技術和制度開放等優勢,實現了“在中國,為世界”的轉變。在匈牙利,在西班牙,在緬甸,在馬來西亞,在巴西……中國新能源車企海外建廠促進綠色合作,帶動更多國家和地區綠色低碳轉型。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秘魯錢凱港開港。這座南美首個智慧綠色港口投入運營后,每年將為秘魯創造逾8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帶來45億美元收入,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破浪而出。
“從錢凱到上海”,從雙贏到多贏。
人類社會休戚相關、福禍相依,凝聚共贏、多贏的最大共識才有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我們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大開放帶來大發展,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在開放中,我們不僅練就了真本事,更極大增強了發展的自信心。歷經多少次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我們最終都化險為夷、化危為機。
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今天的中國,更加富有底氣和定力。
同球共濟、和合共生,秉持更加開放包容的胸襟,世界一定能更快迎來下一個“綠色里程碑”。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6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