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好雨時節,萬物復蘇。隨著近期各地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全國正涌現 “搶”時間、“拼”發展的蓬勃新氣象,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將愈加顯現,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蓄力賦能。
2月18日,浙江湖州集中簽約開工99個項目,涉及金額逾700億元;同日,江蘇常州67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總投資金額超500億元;2月17日,129個項目落戶山東平度,總投資近700億元……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各地集中簽約開工項目普遍以投資規模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此外,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信息技術及先進制造業等領域也成資金主要流向。
“各地集中簽約開工重大項目,發出‘開局就要沖刺、開年就要攻堅’的強烈信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將發揮重大項目牽引拉動作用,突出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著力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以高質量項目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項目瞄準新舊基建領域
近期,全國各地密集簽約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其中不乏基礎設施建設的身影,且相關項目的投資規模普遍較大。
例如,在傳統基建項目上,浙江杭州近日在上城區、西湖區、臨安區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涉及學校、道路、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規模近500億元。在新基建項目上,位于貴州貴陽的貴陽大數據科創城數智中心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力爭上半年完成主體施工,確保年底投入使用。
葉銀丹表示,相關項目開工建設將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促進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產業升級,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在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數字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看來,持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是必要的。經濟結構調整離不開基礎設施支持,唯有地區服務功能完善,高效產業才能更為快速落地,并形成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
此外,從投資規模上來看,近期簽約開工的項目規模普遍保持在較高水平。例如,江蘇南京舉行的2023年重大項目簽約活動上,54個內資項目中,投資10億元到30億元的項目達31個,占比逾50%;山東濟南比亞迪智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73.4億元。
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項目投資規模越大、落地時間越早,年內可形成的實物工作量就越多,從而對經濟發展的助力也就越大。
資金流向順應政策導向
進一步梳理發現,相關簽約開工項目中,以順應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為主,資金主要流向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項目、信息技術項目及先進制造業項目等。
例如,天津集中簽約的項目中,包括總投資195億元的5個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74億元的9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總投資83億元的6個高端裝備項目等,新動能項目占比超過8成;遼寧沈陽2023年首批集中簽約項目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等多領域;福建省泉州市38個簽約項目覆蓋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數字經濟、健康養老、商貿物流等賽道;江蘇南京共集中簽約6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800億元,突出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投資額分別占比為62.7%和35.6%。
“新能源環保領域項目建設及信息技術項目投資分別符合國家‘雙碳’戰略和‘東數細算’戰略要求?!比~銀丹對此表示,新能源環保領域項目建設,有助于促進綠色制造發展,協助國家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格局的同時,加速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和加快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等;而信息技術項目投資則有助于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打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此外,有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東部帶動西部建設新格局等。
談及如何保證項目投資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時,葉銀丹建議,首先,營造好的招商引資工作氛圍,優化營商環境;其次,把簽約項目的落地作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再次,加強產業園區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為項目落地落實提供堅實保障;同時,建立完善項目報建代理服務制,由代理客商具體辦理新建項目、擴建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代理客商可在項目簽約后主動跟進,針對落地項目,及時了解和解決問題,加快項目推進;最后,促進銀企合作,做好銀企合作平合,促進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