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茶座】
編者按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近日,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2023年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定向領航。
新的一年,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怎樣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光明智庫特邀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交流。
本期嘉賓:
曹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黃衛挺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志勇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經濟學院院長
董煜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權衡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主持人:本報記者 張勝 王斯敏
1.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光明智庫: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信心和底氣是什么?如何看待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我國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的戰略判斷?
董志勇: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這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和優勢。當前,在我國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有望回穩的背景下,經濟發展也面對著更高要求。從需求側來看,要求穩步恢復并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重點推進共同富裕,牢牢把握住經濟基本面的內需基本盤。從供給側來看,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新舊動能轉化提升供給能力,牢牢把握住經濟基本面的增長新引擎。
權衡:回顧新時代十年,面對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為做好今年乃至今后幾年的經濟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提供了信心和底氣:一是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超大規模的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日益顯現;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要素新動能不斷聚集,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了內在動力和活力;三是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發展理念發揮重要引領作用;四是始終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穩定的內外部條件,制度優越性和治理體系的效能不斷顯現。
黃衛挺:從經濟運行的影響因素、發展趨勢和體制優勢來看,首先,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超預期因素,并非結構性因素,這是客觀看待當前經濟形勢的起點。這些超預期因素僅是短期擾動,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其次,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處于中高水平,超預期因素消退之后有望回歸趨勢增長。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看,除要素供給增長之外,我國潛在增長率的重要來源是制度性變革和技術性變革。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并在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這些舉措將給我國潛在增長率提供更強支撐。更為重要的是,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優勢正在引導形成經濟增長的一致預期,將有力推動中央部門、各級政府形成工作合力,引領各方面力量同向而行、共同發力。
董煜:開局之年,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把握發展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國際局勢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二是把握工作方法的變化,更加強調系統觀念,更加強調政策的協調配合。三是把握重點任務的要求,如要找到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合點等。
對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的戰略判斷,我們一方面要充滿信心和底氣,另一方面需準備好付出艱苦努力,凝心聚力促發展,把中國經濟的潛力和優勢發揮出來。
2.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堅持穩字當頭
光明智庫:“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何如此強調“穩”字?
黃衛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越是在形勢復雜之時、關鍵節點之處,越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落到具體工作中,要特別突出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其中,穩增長就是穩大局,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穩增長刻不容緩。受經濟下行影響,一些金融風險凸顯,不僅需要針對特定風險采取防范化解措施,也需要通過穩增長做大經濟分母,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穩定。穩就業要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千方百計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穩物價方面,要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董志勇:一方面,“穩字當頭”有助于協調短期波動與長期增長的關系,對于夯實經濟恢復基礎、應對外部環境動蕩至關重要,有利于保持今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另一方面,“穩中求進”有助于平衡經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是穩住經濟的關鍵,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對于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十分關鍵。
董煜: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是在今年經濟工作中瞄準了宏觀調控最主要的著力點。從穩增長看,最近中央反復強調“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就是不能讓增速滑出合理區間。從穩就業看,2023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會成為宏觀調控的一大難點。從穩物價看,盡管2022年物價總體保持平穩,但新的一年可能還會面臨各種復雜情況,絕不能掉以輕心。“三穩”之間密切聯動、互相影響,必須統籌推進。
曹立: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尤為重要。一方面,當前市場主體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穩增長緊迫性明顯提升。將“穩增長”擺在首位,也可通過穩增長實現穩就業。另一方面,隨著防疫政策持續優化,經濟整體回升,消費需求有望快速釋放,但可能會推升國內通脹壓力。因此,要做好穩就業保民生,穩定物價水平,加強重點商品保供穩價,確?;旧钚枨?,兜牢民生底線。
3.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光明智庫: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對于會議提出的“六個統籌”,應如何看待?
董煜: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等政策上發力。其中,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要格外重視與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相銜接。
做到“六個統籌”,關鍵是找到各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破解制約工作的難點堵點卡點。比如,“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強全局觀,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這是一個重要機制,目前已有一定基礎,還需進一步完善:宏觀政策本身,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等相互之間要加強一致性評估;非經濟領域的一些政策,也需加強與經濟政策的銜接協調,確保各方面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齊心協力抓發展。
權衡:以“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例,我們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是因為經濟運行總是在總量變化與結構調整中向前發展,量的合理增長是質的有效提升的基礎和條件,質的有效提升是量的合理增長的動力和目標。統籌好二者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
曹立:以“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為例,今年經濟工作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方面,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交通物流、居民出行逐步增加,將帶動住宿、餐飲、旅游等服務業恢復,有利于吸納勞動力就業。另一方面,新技術的發展會使就業市場發生積極變化,催生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創造新的崗位需求。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迫切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協同發力。更好統籌二者,著力點在于:加強自主可控,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等“卡脖子”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注重優質有效,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通過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滿足和創造新的需求。
董志勇:近年來,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發凸顯,將成為實現“六個統籌”的重要抓手。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可重點從科技創新端發力。政府可出臺相應政策,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大對高水平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鼓勵市場形成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黃衛挺:以統籌當前和長遠為例,應重點權衡好短期運行調控目標和中長期發展改革目標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穩增長政策力度,既要推動經濟增長重回合理區間,也要避免引發經濟過熱;處理好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做好穩增長與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之間的權衡,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發揮好房地產業對經濟的綜合帶動作用;處理好短期應對之策和經濟治理現代化之間的關系;切實將解決中長期問題、實現中長期目標分解到當前經濟工作中,有計劃分步驟加以推進。
4.提振社會各方對經濟發展的信心
光明智庫:會議強調,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對此,您如何看待?
權衡:近年來,由于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和沖擊,市場主體預期減弱已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如何引導合理預期、強化市場信心,特別是強化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各類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對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針對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議論和觀點,要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予以澄清和引導,對于一些中長期戰略部署,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細化說明和有效解釋,更加明確、更加積極地引導各種經濟主體形成良好社會預期;要堅持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持續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形成完善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各類市場主體按照市場機制和公平競爭原則參與經濟活動。
曹立: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當務之急,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一方面,要著力促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另一方面,要著力穩投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聚焦重點領域和國家重大戰略。提振民營企業家投資信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要扎實做好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塑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黃衛挺:會議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下一步,要加快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和激勵機制,從制度和法律上真正落實“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活力。
董煜:信心來自預期,預期取決于環境。在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如何做好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工作具有標志性意義。從監管層面來說,對于平臺經濟要加強和優化常態化監管,明確只要依法合規經營,就可以繼續大力發展。同時,要進一步平衡監管和創新之間的關系,實行更加靈活的監管方式,鼓勵企業在業態和模式方面不斷創新。會議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從引領發展來說,平臺企業不僅能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發展,還可引領與它相連接的傳統中小微企業創新升級;從創造就業來說,如何通過發揮平臺企業的作用,更好地吸納就業,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從國際競爭來說,要利用好我國在數字經濟創新上積累的優勢,以平臺企業為載體,在一些前沿領域進一步構筑新的發展優勢。
5.科學預判形勢,共迎光明前景
光明智庫: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曹立:提振信心、穩定預期,關鍵是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重要的是調動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性。同時,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重視防風險,建立鼓勵資本長期深耕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機制,防止“脫實向虛”。
董煜:在落實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部署過程中,如果推進工作只從本領域出發、單兵突進,不顧對其他領域可能帶來的影響,就會破壞政策的有效實施。為此,除了強調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外,必須把實踐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同時,要把政策宣傳解讀放在重要位置上,第一時間向社會傳遞重點領域和熱點政策的準確信息。
權衡:要特別關注國際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密切跟蹤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大國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緊張、全球糧食價格波動等重大因素對國內經濟運行的波及和影響,防止外部環境和變量對國內經濟穩增長帶來沖擊。另一方面,也要格外關注和有效防范各類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確保不出現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做好形勢預判和有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