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忻州4月28日電 題:天光云影共徘徊:汾河源頭 碧水如鏡
作者 高瑞峰
谷雨過半,暖陽下的管涔山,郁郁蔥蔥。雷鳴寺旁,一處水塘,清澈寧靜,宛若明鏡,蔚藍天空、如煙薄云倒映其中。傳統上,此間被視為汾河之正源,汾河由此蜿蜒向南灌注千里,縱貫大半個山西。
山西省寧武縣東寨鎮,西北約1公里處,一股甘泉從漏崖涌出,經上下三層的汾源閣底,流入一水潭內,潭壁鏤刻“汾源靈沼”四字,泉水過水潭由漢白玉龍頭之口噴出,匯而成塘。詩人元好問曾贊:“管涔汾源大車輪,平泉八丈琉璃盆?!?
“汾源靈沼”失色
20世紀70年代起,煤炭產業一度是寧武經濟的支柱,粗放式開采,加之過度砍伐,汾河源頭生態環境惡化,“琉璃盆”退化為“小水坑”,水土流失加劇,當地人稱,“雨季過洪水、旱季沒流水、平時是污水”。
“小時候,常到這里玩,就是一個不大的水坑,周邊到處是荒草,夾雜著各種垃圾。有時候會有外地人來,稀奇看一看?!蓖辽灵L的東寨人韓海兵回憶,“那個時候,拉煤車白天黑夜不停歇,把路壓得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坑,晚上走公路得用手電筒照著,要不就掉坑里了?!?
據《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薄秾幬涓尽份d:“樓子山,管涔諸峰之一也,其西山間有神祠,祠下汾水源所出,有古碑刻云‘汾源靈沼’,歲月不可考?!?
彼時,汾河源頭林豐水肥,管涔之木可束為木筏,順汾河而入黃河,柳宗元《晉問》即有“晉之北山有異材,梓匠工師之為宮室求大木者,天下皆歸焉”之記載。后經歷代采伐、墾殖,及煤炭工業的興起,汾河源頭黯然失色,盛景漸去。
1988年起,寧武整合煤礦,關停污染企業,控污、增綠、治水一體推進,持續開展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治理河灘、恢復濕地、退耕還林……幾十年來,汾河源頭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超30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輸沙逾146萬噸。
2017年,《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明確禁止在汾河源頭、主要支流源頭等區域開采礦產資源。持續治理,汾河源頭生態向好。
旖旎風光再現
“到處栽得都是樹,環境肉眼可見地變好了?!苯洺3袛堅詷浠顑旱捻n海兵感慨道,“十多年來,荒山禿嶺能栽樹的地方,基本栽滿了樹。早年間栽樹,需要澆水,不澆水樹不好活;近些年栽樹,不用澆水,隨便飄來一片云,都會下雨?!?
如今,汾河源頭草木豐茂、天藍水碧,旖旎風光再現,其與管涔山的茂密森林、蘆芽山的萬年冰洞,成為山西著名的游覽目的地。
置身汾河源頭,遠處群峰青翠,林海茫茫;眼前亭臺樓榭,岸柳垂垂。鶯鳥百囀間,恍若世外勝境。登頂雷鳴寺,極目所至,群山匯聚、翠峰穿云……千般景致、萬般風情盡收眼底。
汾源閣巍峨矗立,飛檐翹角,游人多會經其正殿,到水母像后的水母洞一探究竟,亦多半會懷著一顆好奇、虔誠的心,嘗一嘗汾源泉水。太原女孩劉路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剛灌入瓶中的泉水,猛地打了個激靈,笑著說,“好涼,好像還有點甜?!?
“現在的汾河源頭太美了。”韓海兵的話語中掩飾不住的自豪,今天的景象與十多年前截然不同?!敖煌òl達了,景色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村里人開起民宿、農家樂,賣些土特產,日子很好過?!?
從“琉璃盆”到“小水坑”,再到碧水如鏡,汾河源頭的變化,折射出汾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巨變。從源頭始,曾經遍體鱗傷的汾河,煥發新肌,“碧水清如許,錦繡入畫來”的圖景,次第鋪陳開來,昔日“素汾千載傍吾家,常對衡門憶浣紗”的大河盛景,正在重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