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大學畢業后的第一次創業,到2018年的‘二次創業’,我都選擇了同濟科技園?!被貞涀约旱膭摌I之路,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化”)的創始人、2014年福布斯中國U30、2016年福布斯亞洲U30的上榜者張楠說道。
過去,福布斯的目光可能更多地聚焦于全球的商界名人、知名企業家、夢想家、投資先驅以及代表未來科技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家,鮮少關注那些企業成長背后,孵化、培育他們的科技園區。
但對于年輕的創業者們而言,除了技術之外,期間他們需要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尤其是對于剛走出校園的創業者來說,科技園為企業的第一道港灣。從幾張免費的“工位”開始,到月租幾千元的一間辦公室,逐步發展到一層樓面,再壯大到一家創新型企業,科技園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天,福布斯跟隨著曾經的U30上榜者張楠,一起走進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同濟科技園”),看看那些“同濟系”創業者們背后的力量。
同濟科技園核心園
01.
“我們只管技術,其他都交給科技園”
在同濟科技園創業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張楠表示:這種感覺就像讀“大五”一樣。顯然,對于她來說,這里的環境是再熟悉不過了。公司成立第一年,張楠在同濟科技園租了兩個工位。“對我而言,其實和讀書時沒什么區別。過去是在學校實驗室,現在是在辦公室,都是在同濟,做的也都是‘死磕’技術這件事?!?/span>
在大學一年級時,張楠寒假回家,正好碰上當地一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因廢棄物堆放與當地居民產生糾紛。她結合所學并反復實驗,成功地將這些有機廢棄物降解為擁有商業價值的有機高分子纖維素材料——微晶纖維素,并收獲了人生第一個專利。
畢業后張楠放棄留學機會,以有機材料纖維素項目成功申請到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同濟大學基金,2009年創辦了同化新材料,就此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一員。
創業并非想象的那么輕松。公司成立后,對商業一無所知的張楠必須操心包括組建團隊、行政、財務在內的公司所有事物?!皠摌I之初,除了技術,我們一無所知?!睆堥敛恢M言。
但張楠的焦慮很快就被打破?!霸谖覀円换I莫展之時,園區的聯絡員過來指導我們逐步建立規范的公司制度、制定業務拓展計劃,并幫助我們申請和實施好各級政府科技項目資金?!币幌盗械姆兆屗芸斓剡M入到創業者的角色。
“當與一家PU龍頭企業簽訂第一張訂單擺在同濟科技園辦公的張楠面前,她非常激動“盡管只有數千元,但那天的同濟園見證了‘同化’這粒種子的萌芽?!?/span>
以龍頭企業的訂單作為“敲門磚”,同化自此推開中國纖維素市場的大門。堅持技術驅動,打破海外技術壟斷,用創新材料服務行業技術升級,同化從科技園孵化的小苗苗,成長為纖維素領域專業技術團隊。截至目前,團隊已經開發超過10家上市公司以及30多家行業龍頭客戶,公司成為多個細分行業核心供應商,持有超過30項發明專利。
不止于此,團隊瞄準了更高的山峰。纖維素是美國FDA認證的營養強化劑,作為安全經濟的健康配料,在歐美和日本應用已經超過60年,而中國市場直至2016年才逐步啟動,因此完全被進口廠商占據。隨著飲食結構變化和老齡化趨勢,補充纖維缺口將成為營養新的基礎需求,急需開發中國自己的纖維技術滿足市場需求。
2013年實現食品級高純纖維素技術突破,2018年獲批國內首張生產資質,2022年參與纖維素國家標準修訂。張楠在同濟科技園開始了她的“二次創業”,探索關于食品級纖維素商業化的路徑,并創辦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同化益生纖,致力于“服務每張家庭餐桌,補充每日纖維缺口”。同時,她還成立了以植物纖維技術為基礎,國內專業的功能化天然有機纖維技術研發中心——高纖植造局。此前,同化益生纖曾獲得險峰K2VC和德迅投資的投資。據悉,公司新一輪的融資即將啟動。
02.
從“赤峰路”到“安亭”,多次創業但從未離開
如果說,幫助像張楠這樣的創業者從“0到1”的起步是“播種”,那么助力一家企業的成長就是“施肥”。
在同濟科技園2800余家企業中,“同濟元素”的入駐企業占比高達84.2%,同濟元素在孵企業數236家。這其中,有些企業直接由同濟師生和校友做創始人,有些企業的科技成果來自同濟大學,還有一些企業和同濟大學長期保持產學研的合作……這些在外人眼中“稚嫩”的創業企業,在同濟科技園,初創企業3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
22年的時間里,同濟科技園已走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新三板上市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243家,培養出國家萬人計劃3人,國際創新創業人才2人。
2017年,莫莽和同濟大學的兩位師弟——謝樂寅博士及劉矗博士共同創立了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星智能”)。
“2009年我從同濟大學碩士畢業后就開始創業,同星智能并不是我的第一次創業,從一開始的赤峰路園區到現在的安亭。創業難不難?只有親身經歷后才知道。尤其,同星智能做的又是見效不快的‘打基礎’之事?!?/span>
在同濟科技園總經理戴大勇看來,科技園也到了需要轉變角色的時候了。“每個科技園都提供服務,但同濟科技園要追求‘更細顆粒度’的服務?!贝鞔笥聨ьI團隊建立了具有鮮明同濟特色的“三全五環”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陪伴每一位創業者的創業之路。
“對于像我們這樣的‘野生創業團隊’園區真正做到了‘全過程、全方位、扶上馬、一直陪’?!蹦寡裕叭卞X了,園區積極為我們提供創業基金;缺人了,園區馬上為我們張羅‘定制化’招人。”
據介紹,同星智能成立之初是落戶在楊浦,但隨著嘉定園正式竣工,莫莽便將公司搬到了嘉定。“我們主要專注于汽車電子基礎工具鏈的研發,嘉定園擁有非常好的產業優勢,這里聚集了幾十家傳感器、導航、通信、人工智能等創新企業,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初創公司在這里落戶。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里有很多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span>
同濟科技園嘉定園
依托科技園和高校之間建立產學研資源,同星智能一直與同濟大學保持著研發、人才等方面的聯動合作,不斷迭代自己的產品技術。
如今,同星智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工業軟件——TSMaster汽車電子基礎工具軟件,海內外用戶已經超過4000家企業。
今年年初,同星智能宣布獲得了由豐年資本獨家投資的數千萬元融資,公司也從40人左右的團隊到擴展到130多人。據悉,公司的新一輪融資也在進行中。
03.
學界與業界同行,書寫更多的“同濟故事”
投資人的嗅覺總是最敏銳的。
同濟大學投融資校友會會長、接力基金合伙人劉春松曾公開表示:同濟大學是他最愛接觸的一所學校,沒有之一。其中,最令劉春松心動的地方是——同濟的項目“不燒錢”。“同濟的學生不會動不動就想要改變世界,他們的項目都比較實在,每一個幾乎都有技術、科技創新的亮點?!?/span>
但投資人們不知道,其實同濟在“早期準備”中就為以后的投資人們“篩選”好了優質的項目。在同濟,那些具備創業特質的大學生,可以將課題放到同濟科技園孵化器的創業苗圃,經過創業導師的技術指導后,再成立公司。
“創業苗圃這樣的平臺能夠很好地避免學生‘裸創’,在成立公司之前將項目及團隊打磨成熟,成功率有很大的保障,我也是在同濟園安排的創業導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才能夠平穩渡過初創時的艱辛?!睆堥f到。
在與福布斯的交談中,張楠和莫莽都多次提到了“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是“同濟系”創業者們的特質,同時也是同濟科技園的堅持。
同濟科技園成立于2001年,2003年經科技部、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歷經多年發展,同濟科技園逐步建設了楊浦園(核心園)、普陀園、虹口園和嘉定園,形成了“一園多基地”的物理格局,園區載體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入園企業累計達2800多戶。同時,同濟科技園積極推行園區與學校校區、所在城區的有機互動,形成緊密的“三區聯動、三城融合”模式,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輸出“同濟智慧”“同濟方案”,形成了知名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品牌。
同濟科技園普陀園
因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創業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表現,同濟科技園先后獲評“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A類(優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項國家級榮譽資質,2022年獲批“同濟大學自主智能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全國僅10家)。
目前,同濟科技園四個主要園區圍繞校區布局,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楊浦園已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不出園就有產業鏈”的設計產業生態系統,重點發展現代設計、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等產業;普陀園圍繞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等優勢學科的知識溢出,聚焦生命健康、智慧醫療產業;虹口園依托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的科研、人才資源,主導產業聚焦于綠色低碳領域;嘉定園區圍繞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布局和建設,正在形成智慧交通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同濟科技園虹口園
為了打造同濟的創業者生態圈,創建同濟“科技創業者的學習型組織”,2018年,同濟科技園開啟“啟帆計劃”,為創業者全方位深度賦能。截至目前,在科技園和同濟校友企業中已遴選了30家優質企業入選“啟帆計劃”,涉及智慧建筑、節能環保、數字科技、創新醫療等6大行業。其中,34%的企業營業收入已經邁過億元關卡,包括2家獨角獸企業;80%企業已經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市級以上(含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52%。未來兩年,“啟帆計劃”將通過一系列的賦能服務,助力企業登陸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