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李金磊)開工!開工!開工!
近期,多地抓緊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紛紛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同時,鼓勵民間投資政策加碼,民間投資迎來積極變化。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投資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10月27日,三亞市2023年10月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本次集中開工共有23個項目,總投資151.4億元,項目涵蓋產業類、民生服務類、房地產類、基礎設施類。
10月26日,湖北省舉行2023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此次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76個、其中百億級10個,總投資1.06萬億元,均超歷史同期。
數據顯示,湖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0%,比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湖北表示,項目投資發揮了重要支撐拉動作用,1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5%,高于全國2.4個百分點,居中部第一。
10月26日,寧夏銀川市舉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第二批項目集中開工暨國能智能化清潔供暖項目啟動現場會。本次集中開工毛烏素沙地沙化治理、寶豐綠電園區2GW集中式光伏等21個項目,總投資120億元。
更早前,10月10日,深圳市啟動新開工項目共271個,總投資約3149.1億元,2023年度計劃投資約335.4億元。10月7日,安徽省開工重大項目1089個,總投資7074.6億元。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在“金九銀十”的施工旺季,各地不少大型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源于各地完成全年經濟目標任務的緊迫和穩增長壓力增大的挑戰。
朱克力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投資仍然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多策并舉加碼發力,穩定工業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需求,著眼于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保持經濟持續向好,同時也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認為,四季度做好穩投資工作,一方面要盡快把專項債發完用好,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各地的化債工作,并通過城中村改造、民生領域投資等,盡力托舉基建投資。
多管齊下激發民間投資
民間投資是市場預期和投資信心的風向標,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先手棋”。但受多重因素影響,2023年上半年民間投資下降0.2%。
為解決民間投資“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的問題,今年以來政策力度持續加碼。
繼出臺《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之后,國家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還上線了“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專欄”,同時還建立并正式上線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
從地方來看,各地近期也出臺一系列真招實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其中,河北近期制定出臺《河北省促進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9條舉措,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江西近期面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207個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1040億元。江蘇發布了首批430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項目,總投資3235億元,融資需求近1000億元。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指出,從投資來看,前三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6%,雖然還是負增長,但降幅比1—8月收窄了0.1個百分點,這是個重要變化。在民間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占比超過1/3,如果扣除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1%,比1—8月份加快了0.1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這顯示出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系列政策出臺后,民間資本信心明顯提振,隨著后續政策落實落細,民企預期將進一步改善。
朱克力指出,各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應側重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推動創新發展與產業升級,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優化。通過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導,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動產業升級與發展,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在朱克力看來,隨著政策與市場的協同效應不斷累積,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景氣水平繼續回升,進一步鞏固中國經濟的回穩趨勢,四季度和全年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望得到保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