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27日訊 今日(27日),第十一屆中國企業全球形象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形象 共促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承辦。
▲論壇現場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譚作鈞,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鴻雁,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教授李稻葵作主旨演講。中央宣傳部對外推廣局、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全國工商聯宣教部等相關部委領導,150家國內知名企業代表,智庫專家、媒體記者等400余位嘉賓現場參加活動。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主持論壇開幕式。
▲王綱致辭
王綱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標注了我國文化建設新的里程碑,必將為中國企業形象塑造提供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豐沃土壤,以企業之窗展示中國之治、中國之美,以企業形象展示中國形象、大國氣象。在國際合作和貿易往來中,我們賣的商品會消耗、造的房屋會折舊、建的道路會磨損,但于互利共贏中彰顯出來的中國價值、中國精神則歷久彌新。我們應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從不同文明中尋找價值共同點、情感共鳴點、利益連接點,為文明互鑒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把民心相通、互信互惠的朋友圈做得更大,讓每一次跨越山海的經貿合作,都成為人類文明平等交流的雙向奔赴。
▲譚作鈞致辭
譚作鈞指出,面對復雜多元的文化環境、輿論形勢,我們要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央企全球品牌形象建設的創新實踐,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夯基壘石、賦能助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中,中央企業將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照亮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前行之路,用中央企業全球品牌形象建設的實績實效奏響交流互鑒、美美與共的時代和聲。
▲汪鴻雁致辭
汪鴻雁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迎難而上,表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民營經濟的發展態勢持續向好,中國民營企業全球形象日益彰顯,享譽國際的品牌數量逐漸增加,成為展示中國企業全球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塑造世界一流企業形象,促進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營企業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傳承發展中華商業文明;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
▲杜占元致辭
杜占元指出,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國在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期待在重大問題上更多聽到中國聲音。中國企業在全球發展中,不僅能夠推動中國產品、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走向世界,也能夠通過有效的在地化傳播,直接推動中國文化、中國理念、中國形象融入人心。中華文化中蘊含著“以人為本”“和氣向善”“好德重義”“公平互利”“誠實守信”“勤勞敬業”等許多流傳千年的商業倫理和商業精神,能夠為中國企業形象塑造提供價值指引和文化賦能。
在主旨演講環節,王彤宙表示,中交集團作為上世紀50年代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年來,秉承“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共建繁榮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積極構筑負責任的世界一流企業形象,助力國家形象建設。
▲張燕生作主旨演講
張燕生表示,新國際環境要求塑造開放、包容、共享的形象,新發展格局要求企業和全社會塑造創新、創意、創造的企業形象,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企業有全球視野,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的企業形象,共促文明交流互鑒,每一個企業家都應當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踐行者,把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理念落實到行動,使中國式現代化能夠造福于人類,造福于地球,造福于我們每一個人。
▲李稻葵作主旨演講
李稻葵表示,我們要有意識地把政府與市場經濟學最新的理念在國際上講清楚,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還能再上一個大臺階。我們要面向國際講清楚三句話:第一,任何成功的現代市場經濟,政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直接參與者,政府的作用在于培育和規范市場。第二,中國的企業不是政府的分支機構,而是完全按照市場的規則在國內外經營。第三,中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并且還在不斷地改革。
▲陸彩榮主持開幕式
論壇上,由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全國工商聯宣教部、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案例征集活動”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本次評選活動以“挖掘典型案例、建設企業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為宗旨,從來自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及民營企業報送的251個有效案例中遴選出“共建新絲路”“跨文化融合”“國際傳播創新”“筑夢人物故事”四類專項優秀案例共40個,并在此基礎上評選出“十大優秀案例”。
▲案例征集活動結果公布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祖斌,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單廣袖,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李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曾義,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棟圍繞論壇主題,分享企業經驗、交流觀點。
▲祖斌作主題演講
祖斌認為,中央企業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承載者,在海外的一舉一動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更多關注。為創造共同價值、樹立良好國際形象,中央企業要遵循樹海外形象之“道”,提升樹海外形象之“方”,搭建展示海外形象之“臺”。
▲單廣袖作主題演講
單廣袖分享了中國建筑向海外發起的可持續戰略品牌項目“魯班工匠計劃”(Up We Build),認為中國的建設者接續傳承“魯班工匠精神”,以務實、創新、擔當、共贏、綠色的當代文明價值揚帆出海,用建造連接國家與城市,連接文化和心靈,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中國形象、中華文化。
▲李歷作主題演講
李歷表示,中廣核持續加大海外清潔能源發展步伐,堅持“安全、綠色、創新、擔當”,以務實合作促進“硬聯通”;堅持“共生、互生、再生”,以生態理念促進“軟聯通”;堅持“安鄰、友鄰、暖鄰”,以人文交流促進“心聯通”。
▲曾義作主題演講
曾義認為,企業為全球各國人民提供超越血緣、地緣聯系的廣泛合作和情感聯系,成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中國企業“走出去”既要做好全球企業公民,又要成為文明交流互鑒使者,共創國際合作新局面,共譜開放發展新篇章。
▲李棟作主題演講
李棟認為,真正的全球化,某種程度上就是本地化。公司全球化布局不斷升級的過程,就是將自身徹底融入海外國家市場的過程。這意味著我們將從一般跨國企業逐漸蛻變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與世界和合大同,共享發展成果。
▲中國企業全球形象評價體系(CBC模型)發布儀式
▲陳實介紹中國企業全球形象評價體系(CBC模型)
為了更系統、有效、科學、精準評價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在連續9年開展中國企業形象全球調查、連續6年對企業案例進行收集分析的基礎上,本次論壇首次發布了中國企業全球形象評價體系(CBC模型)。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主任陳實介紹稱,該評價體系為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和咨詢服務,以文化(Culture)、品牌(Brand)、傳播(Communication)為三大核心維度,通過對3個一級指數、12個二級指數和36個三級指數進行加權,形成綜合性的評價體系。陳實強調,相對于以往對企業形象單向度的評價,中國企業全球形象評價體系(CBC模型)更具有系統性和綜合性,更有利于展現中國企業的綜合實力。
▲高端對話環節現場
高端對話環節上,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分委會主席、清華—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一級巡視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麗霞,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金生,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德強,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美的空調副總裁繆雄偉就如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形象,助力推進中外企業間交流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展望未來企業發展愿景。
本次論壇設置3個平行專題論壇,與會嘉賓分別圍繞“文化之力:筑牢企業形象基石”“共同價值:引領企業品牌塑造”“融合創新:提升企業傳播實效”議題交流討論,從文化、品牌和傳播三個維度深入解構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內核,探索文化賦能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邁向發展共同體》發布儀式
據悉,本屆論壇還發布了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聯合編寫,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邁向發展共同體》—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案例集。該書以“2022年度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案例征集活動”優秀案例為基礎,以多維度綜合考察體系為依托,聚焦“共促全球發展”“跨文化融合”“國際傳播創新”等主題,精選35個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企業案例,全景展現中國企業在國際形象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
▲論壇開幕前,與會領導和嘉賓一同參觀“一帶一路”上的文明互鑒:企業擔當——2023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主題展。
中國企業全球形象高峰論壇創設于2013年,舉辦11年來,不斷傳承與創新,連續6年開展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案例征集活動,連續4年先后出版了《出海者》《共生共贏》《命運與共》《共向未來》等企業國際形象建設案例集。
本屆論壇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中外文國際傳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新時代國際傳播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企形象建設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協辦。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為戰略支持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