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既是我國產業工人隊伍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承載,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人才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新征程上,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培養更多與現代科技進步、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大國工匠,持續加強由大國工匠示范引領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梯隊建設,夯實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人才基礎。
激活關鍵要素,選樹時代呼喚的大國工匠
相比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更加依賴高素質、創新型的勞動者通過使用先進的勞動工具來組織、整合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開展生產活動。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具備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的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也需要能夠熟練運用新質生產工具、在前沿技術轉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特別是技藝精湛、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大國工匠人才。
大國工匠是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發明者、掌握者、傳承者,是各行業的領軍型技能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規??焖賶汛蟆⑺刭|大幅提升,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當前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技崗不匹配等問題,迫切需要發揮大國工匠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梯隊。
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國工匠,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制度環境,完善關心關愛勞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常態化機制,加強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的機制化建設,依托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培養大國工匠,深化“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升級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同時,應健全工匠學院建設體系,結合地域優勢和產業(行業)特點,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工匠學院的平臺作用,孵化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在開展大國工匠培育選樹時,要更加突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鮮明導向。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大國工匠,不僅要具備傳統大國工匠所具備的普遍特征和精神氣質,還需要在前沿技術轉化應用方面具備出色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更長的生產鏈、產業鏈、創新鏈中推動形成從科技創新到科技成果,再到產業應用、生產一線的良性循環。
聚焦主要場域,推動技能人才數智化轉型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進程中,數智化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和創新性發展,也將催生出新產業、新企業、新職業,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現代經濟體系,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企業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體之一,也是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和建功立業的重要舞臺。一方面,企業既是高技能人才的用人主體,也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受益主體;另一方面,勞動者技能提升帶來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可以有效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效益,進而帶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呼喚更多大國工匠,這就需要涵養一大批在企業一線完成生產任務的高技能人才,建設結構合理的技能人才梯隊。應當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激發高技能人才的引育活力,推動傳統技能人才盡快實現數智化轉型??沙浞终掀髽I各類創新要素,創建以工匠領銜、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加強與相關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制定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工匠培養方案,積極探索企業新型學徒制,構建實用高效的企業內部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砂l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加強數智化技能培訓和推廣,開發聚焦產業技術前沿的課程、舉辦勞模工匠創新交流論壇、舉辦高級專題研修班,激發技能人才求新求變意識、激活創新思維、持續提升技能水平。
圍繞產業布局,培養新型高素質勞動者
培育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國工匠,不僅需要盡快提升現有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質,也需要面向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養新型高素質勞動者。
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跨越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兩個階段,具有前后聯系緊密、技能持續累積的顯著特點。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承擔著制度化培育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培養未來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搖籃。但是,我國技能人才供給不足、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依然存在。據人社部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將達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
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應當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發展。
一是深化科教融匯,緊密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產業升級趨勢和技術變革前沿,及時優化調整學科和專業布局,開發建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科學、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未來產業密切相關的課程體系,大力培養行業緊缺人才。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不斷拓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探索構建“1校+1龍頭企業+N個區域緊密合作企業或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1+1+N”模式,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探索訂單式培訓、定崗培訓、定向培訓等與就業緊密聯系的方式,讓學生更早接觸產業前沿。
三是深化職普融通,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注重提升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比重,加強與高等教育知識結構的有機銜接。積極探索構建從職業教育本??粕礁邔哟螌I碩士、博士教育的貫通型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創造職業院校學生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的機會;鼓勵支持高學歷人才到一線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成長為“理論創新—技術革新—技能應用”貫通型的復合型人才,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激勵更多青年學子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作者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工會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