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7日共同發布智庫報告《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從人權視角看共建“一帶一路”這十年》。全文如下: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
2023年12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倡議實現共同發展,促進人人得享人權
1.1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權實現的新路徑新方案
1.2共建“一帶一路”: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的實踐范本
1.3共建“一帶一路”為推進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第二章 讓生命更有尊嚴:促進共建國家民眾生存權的保障
2.1助力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2.2促進實現工作權利
2.3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2.4改善醫療健康條件
第三章 讓生活更有質量:推動共建國家民眾發展權的實現
3.1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3.2提升教育水平
3.3支持公共文化建設
3.4尊重宗教習俗
3.5保護生態環境
第四章 讓發展更加普惠:推動特定群體平等共享共建成果
4.1促進婦女權益保障
4.2關注兒童權益
4.3關心殘疾人權益
第五章 共建“一帶一路”對全球人權治理的啟示
5.1以民為本
5.2合作發展
5.3開放包容
5.4公平公正
結語
前言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旨在通過加強相關國家間全方位、多層面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掘、發揮各國的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實現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促進共建國家共同發展繁榮,增進全人類福祉。
10年來,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已吸引了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眾多工作崗位,幫助成千上萬的民眾擺脫貧困。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成為助力共建國家促進人權保障、實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促進和保障人權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21世紀的今天,饑餓、貧困、戰亂、環境污染等問題依舊存在,發展鴻溝不斷拉大,不少國家還面臨發展動能不足、總體發展水平偏低、基礎設施落后等現實難題,這對人權發展與全球人權治理構成挑戰。共建“一帶一路”所體現的共同發展理念及所取得的實際成果,不僅為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力量,也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第一章 倡議實現共同發展,促進人人得享人權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追求。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發展中國家為了爭取平等和公平的發展機會,提出了發展權的概念,發展權成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的一項基本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強調“每個人……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198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發展權利宣言》,明確宣告發展權是不可剝奪的人權,“每個人和所有各國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并享受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在這種發展中,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都能獲得充分實現”。1993年,世界人權大會通過《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再次強調發展權是一項普遍的和不可剝奪的權利,是基本人權的組成部分。2015年,聯合國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貫徹落實發展權具體路徑。
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共建國家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期待,是共同發展的倡議,也是促進和保障人權的倡議。
1.1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權實現的新路徑新方案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等突出矛盾,以及饑餓、貧困、戰亂、恐怖主義、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給發展權的實現帶來嚴峻挑戰。如何破解這些難題?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都在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推動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實踐平臺,展現了共同面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的大國責任和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發展的倡議,為促進發展權的實現提供了現實路徑和可行方案。共建“一帶一路”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通過政策溝通,形成政策協調、規劃對接的合力,促進相關國家協同聯動發展,不斷夯實共建“一帶一路”的政治基礎;通過設施聯通,以一系列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為引領,不斷完善共建“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網絡;通過貿易暢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釋放互利合作的活力;通過資金融通,深化金融領域合作,不斷健全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通過民心相通,搭建世界各國的友好橋梁,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一項充滿東方智慧、有利于實現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這一倡議倡導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成為各國共同發展的機遇之路和繁榮之路。
1.2共建“一帶一路”: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的實踐范本
共建“一帶一路”,承載著人們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文明交流的渴望,致力于讓共建國家人民過上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生活,這實質上與世界各國人民對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不懈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以合作促發展,同聯合國、東盟、非盟、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在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基礎上開展金融、貿易、投資等各方面廣泛合作,有效促進共同發展。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9.7%、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和諧發展,對于通過國際合作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具有重大意義。
對大多數國家而言,消除饑餓和貧困、加快經濟發展是最緊迫而現實的任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發展促人權,積極幫助欠發達國家消除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發展瓶頸,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夯實人權事業發展的根基,從而更好保護和促進人權。
1.3共建“一帶一路”為推進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全球人權治理應該堅持民主協商原則。促進和保護人權是全人類的事業,不能由某個或某些國家說了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尊重各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文化傳統,主張不同文明、不同國家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在完全自愿、充分溝通、求同存異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開展政策對接和項目合作,彰顯了“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的理念。
全球人權治理應該堅持平等參與原則。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能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某個國家的“獨奏曲”,而是各方的大合唱,堅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也是責任和風險的共同擔當者,主張通過雙邊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多邊合作等形式,鼓勵更多國家和企業深入參與,持之以恒加以推進,契合了“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的理念。
全球人權治理應該堅持合作共贏原則。面對戰爭沖突、金融危機、逆全球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世界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國際社會亟待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共建“一帶一路”破除零和博弈思維,是中國同共建國家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通過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真正踐行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的理念。
第二章 讓生命更有尊嚴:促進共建國家民眾生存權的保障
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共建“一帶一路”通過一系列項目合作,促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改善民眾基本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增加就業、提高收入水平,使民眾的生存權得到更好保障。
2.1助力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民以食為天”。長期以來,饑餓是世界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在經濟發展減緩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形勢下,全球饑餓問題持續嚴峻。10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共建國家許多民眾解決了饑餓和飲用水安全等問題,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
農業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依據自身發展和減貧經驗,助力共建國家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為當地民眾消除饑餓創造條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與相關國家發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與近90個共建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余份農漁業合作文件,建成中非農業科研機構“10+10”合作機制等區域農業合作長效機制,積極推動糧食安全區域合作。
從吃不飽飯到一家人豐衣足食并蓋起了新房,布隆迪布班扎省農民夏爾·恩根達庫馬納只用了4年。
“中國專家教會了我種植技術,讓我有足夠的糧食喂飽孩子們!”養育了7個孩子的夏爾說。自2018年起,他開始在中國專家指導下種植中國雜交水稻。如今日子好了,他家蓋起了新房,在村里特別顯眼。2023年,他還開辦了一個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經濟回報,并為周圍農戶提供就業機會。
夏爾居住的吉漢加縣寧加4村正是中國專家組在布隆迪設立的首個水稻減貧示范村。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根據中布兩國政府協議,中國自2009年8月起實施援布高級農業專家技術合作項目,累計有6批60人次中國農業技術專家赴當地執行援助任務,成功實施多個雜交水稻減貧示范村項目。中國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和試驗,引進多種適合當地種植的稻種,解決了山區水稻因稻瘟病減產甚至絕收的歷史難題,并實現部分稻種本土化培育。布隆迪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23年6月已達4000公頃,稻谷產量增加1.9萬噸,農民收入增加910萬美元,為實現布政府提出的“人人有飯吃、家家有積蓄”的愿景提供助力。
中國已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20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向多個國家推廣示范1500多項農業技術,帶動項目平均增產40%至70%。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全球不少地區特別是干旱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仍常年得不到保障。鄉村打井工程是中非落實“十大合作計劃”的舉措之一。塞內加爾鄰近撒哈拉沙漠,中部和東部地區多為半沙漠地帶,旱季最高氣溫可達45℃。在遠離城市的農村,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十分困難。中方提供融資實施的鄉村打井工程可解決塞內加爾七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用水問題。
久爾貝勒區的泰內富勒村就曾是這樣的一個缺水村落。“以前打水太難了,我們每天要步行1.5公里去鄰村一口25米深的水井打水,排隊時間有時從凌晨持續到午夜,村子里很多孩子因此都沒法去上學。”村民迪昂說。
2018年,中企打井項目組到泰內富勒村開始施工時,迪昂就進入施工隊進行打井工作。水井落成后,迪昂被聘用為水井協調員,負責水井維護工作。迪昂說,現在自來水管接到了村里的家家戶戶,村民們在自家就能用到清潔的水,“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正當迪昂的妻子用自家的水管接水做飯時,一群剛放學的小學生有說有笑從門前路過。“現在有水了,孩子們能正常上學了,我們的生活也變好了”。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多次表示,鄉村打井項目是塞“鄉村發展緊急計劃”的明星工程。打井供水項目遍及全國,意義重大,將真正為塞農業和農村地區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拔覀兏兄x中國想塞內加爾之所想、急塞內加爾之所急,為該項目提供全面支持?!?
2.2促進實現工作權利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共建“一帶一路”通過一系列項目合作,為相關國家民眾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和培訓深造機會,改善了當地人力資源狀況。參與共建的中資企業充分保障屬地員工在休息休假、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權利。
在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5000余名員工因共建“一帶一路”重獲就業機會。這家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的鋼鐵廠,關系當地五分之一居民的生計,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一度陷入困境。2016年4月,中國河北鋼鐵集團收購這家鋼鐵廠,短時間內就實現扭虧為盈。
這家“重獲新生”的鋼鐵廠,原有職工全部留用,中方只派遣了9名常駐管理人員。這一做法收獲了當地員工的信任,也得到塞爾維亞政府的充分肯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中國企業挽救了這家瀕臨倒閉的鋼鐵廠,并保留了全部的工作崗位,加上與這家鋼鐵廠有合作關系的企業,一共可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這對塞爾維亞來說是個巨大的數字。
在老撾,中資民營公司亞鉀國際2022年啟動了“亞鉀國際智慧產業園”項目,助力推動老撾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進程,預計未來可為老撾每年增加3.2億美元財政收入,帶動就業3萬至5萬人。老撾政府總理宋賽·西潘敦表示,該公司項目是兩國合作共贏的典范,為老撾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很多實惠。
中老鐵路是老撾第一條現代化鐵路,讓老撾實現了“陸鎖國”變“陸聯國”的夙愿,不僅促進了區域互聯互通和互利共贏,還帶動了老撾當地的就業。自2021年12月3日開行以來至2023年5月,中老鐵路累計招聘老撾員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貿、旅游等行業間接增加就業崗位10萬余個。得益于這條鐵路,越來越多老撾山區的青年可以走出大山,擁抱世界。
在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中國企業還為屬地員工提供培訓深造機會,幫助員工提升能力素質。在希臘,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項目從2018年開始推出“教育資助金”計劃,為在職深造的員工提供大部分學費支持。受該計劃資助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工程部主管安東尼斯·阿佩吉斯說:“我對公司這種基于員工福祉的文化很滿意。公司提供的良好工作環境以及我們從中獲得的支持,使我們有能力應對未來挑戰?!?
在卡塔爾多哈,承建世界杯主體育場的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不僅為來自18個國家的3000余名員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條件,還打造了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黃金等級”營地,禮拜室、洗衣房、體育設施、網吧等一應俱全,并為員工購買各類保險,配備專門醫療團隊等,保障員工享有休息休假、社會保險和福利等各項權利。
2.3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共建“一帶一路”為共建國家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助力當地居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柬埔寨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柬“五角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在西哈努克省波雷諾縣,作為“一帶一路”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工程,蓬勃發展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現已成為該省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經過多年持續建設發展,西港特區已有175家企業入駐,為近3萬人解決了就業。西港特區內企業的年進出口總額超過24億美元,特區工業產值對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超過50%。
隨著西港發展逐步邁上新臺階,大量游客、投資者來到西哈努克省,帶動了當地旅游業、服務業、房地產業發展,當地人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目前,西哈努克省的人均年收入已達到4180美元,在柬埔寨各省中位居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
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是中國企業在埃及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旗下有4家飼料公司和一家種禽公司。公司從中國引進配方技術、生產管理體系和養殖服務體系,全球采購優質原料,通過優質產品、專業服務、產業配套、金融支持等體系化能力,每年帶動當地養殖肉雞量達8500萬羽,每年為養殖戶增加效益超1.5億元。
一株“幸福草”,萬家“致富路”。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一家食用菌培育作坊里,工人們認真地將菌草粉、棉籽殼、石灰粉和水按比例混合,再經過消毒和包裝,食用菌的培養皿菌袋就制作完成了。這家作坊的經營者埃馬紐埃爾·阿希馬納,原本在當地一家糖廠擔任機修工,常常為全家衣食煩心,后在中國專家指導下掌握了菌草技術。2016年,阿希馬納創立了這家作坊,培育出的食用菌批發給當地菜市場、超市和餐廳,還遠銷到鄰國烏干達和剛果(金)。
“利用菌草技術種植食用菌,在盧旺達現在可是一項利潤豐厚的生意,這對人們擺脫貧困很有幫助?!卑⑾qR納說,“菌草技術帶來的收入,除去孩子學費和生活開支,我還能存下一些資金繼續擴大自己的生意。中國人的菌草技術,讓我和其他很多人受益?!?
在盧旺達,已有超過3.5萬名農民接受了中國專家開設的菌草相關技術培訓,3800余戶家庭、50多家公司和合作社從事相關產業。目前,中國菌草技術已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不少農戶脫貧致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國家戰略和能力建設處處長阿姆松·西班達表示,菌草技術有助于實現消除貧困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已成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優先項目。
2.4改善醫療健康條件
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大量醫療援助和相關基建項目,為提高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10年來,中國持續向包括非洲、亞洲在內的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派出醫療隊,積極診治患者,贏得廣泛贊譽。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仍奮戰在全球56個國家的115個醫療點,其中近一半在偏遠和艱苦地區。
首例股骨頭置換術、首例二尖瓣擴張分離術、首例斷手再植術、首例腦外傷開顱術、首例角膜移植手術……多年來,中國醫療隊在非洲各國創造了當地醫療史上的許多“首例”,用仁心仁術造福無數非洲患者,“中國醫生”成為專業和可信任的代名詞。
瑪瑪徹莉來自非洲南部國家萊索托一個偏遠山村,長期承受著一種“怪病”的折磨——上腹和下腹各長出一個巨大的包塊。由于當地醫療資源稀缺,加上病情復雜,雖然瑪瑪徹莉四處求醫,但沒有一家醫院能收治她。
經多方打聽,瑪瑪徹莉聽說在萊索托北部莫特邦醫院工作的中國醫生可以幫助她。于是,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了兩三個小時的山路來到醫院。經中國醫療隊醫生仔細檢查,診斷瑪瑪徹莉的癥狀為“巨大子宮肌瘤合并上腹壁巨大疝”。經詳細討論研究和風險評估,醫療隊將兩次手術合并,一次性切除子宮聯合腹壁巨大疝修補。當聽到中國醫生愿意并能夠為她手術時,瑪瑪徹莉激動不已。
整個手術歷時約3個小時,過程有驚無險,患者術后恢復也非常順利,術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了。瑪瑪徹莉在手術成功后激動地說:“謝謝中國醫生,沒有你們的幫助,我永遠也無法擺脫這個怪病的折磨,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
中國建設者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構筑健康防線添磚加瓦。2023年1月,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竣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當地居民瓦克吉拉·托托法說:“瘧疾曾奪走了我親人的生命,所以我從小對疾病充滿了恐懼。聽說項目竣工,我的親朋好友們都很激動,這將改善我們的醫療條件?!?
面對世紀疫情,中國致力于團結協作、攜手抗疫,向120多個共建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向34個國家派出38批抗疫專家組,同31個國家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向共建國家提供20余億劑疫苗,與20余個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有力支持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抗擊疫情。當中國醫療專家組抵達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赴機場迎接并深情獻吻五星紅旗;當中國援助的新冠疫苗運抵時,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在總統府舉行交接儀式。
第三章 讓生活更有質量:推動共建國家民眾發展權的實現
通過各種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在推動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滿足當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倡導開展更廣泛領域的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助當地民眾改善生活條件,更好實現教育、文化、環境等發展權利。
3.1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許多合作項目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交通、通信、住房等各類設施和便利,幫助當地居民切實提高生活質量。
“朋友請聽我講,鐵路的故事長又長。它凝結的是友誼,它帶來的是希望。我的家鄉,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揚……”肯尼亞歌手蘇迪演唱的《蒙內之歌——鐵路修到了我家鄉》,講述的正是由中企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歌中的鐵路發展愿景正一一成為現實。
2017年5月31日,這條連接東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薩和首都內羅畢的標軌鐵路建成通車。過去,兩地間乘坐長途汽車通常需要10小時以上,價格高、耗時長的旅途讓旅客身心俱疲,如今乘坐蒙內鐵路直達列車只需4個多小時,便捷與舒適感不言而喻。蒙內鐵路通車后,內羅畢居民莉蓮·奧圖瑪踏上前往蒙巴薩海邊度假的旅程。她說,這是她第一次乘坐現代化的列車,方便快捷的蒙內鐵路幫她實現了多年的愿望。
截至今年9月30日,蒙內鐵路已安全運營2314天,累計發送旅客1115.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95.8%,單日旅客最高發送量突破1萬人次;累計運輸240.5萬個標箱,發送貨物2860.9萬噸。據肯尼亞鐵路局估算,該項目對肯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超過2%。
2016年4月至5月間,厄瓜多爾連續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積極支持厄方災后重建。厄政府設立的“居者有其屋”全國保障房項目同樣得到了中方支持,現已有不少市民入住新房。與兩個年幼孩子一起生活的西爾維婭·馬卡斯說:“感謝中國給了我們一個家,讓我和孩子們可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近年來,中國數字基建項目“多點開花”,促進了互聯互通和無縫貿易,改善了當地民眾生活面貌。2021年底,泰國以詩里拉吉醫院為試點啟動5G智慧醫院項目。該項目引進中國華為的5G、云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從5G救護車入院、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到出院后的遠程醫療,助力醫院服務流程實現全面智能化轉型。詩里拉吉醫院院長威實表示,5G救護車為救治節省了時間,大大提高了急救病人的存活率。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截至2021年11月,中國企業建設了非洲50%以上無線站點及高速移動寬帶網絡,累計鋪設超過20萬公里光纖,服務超過9億非洲民眾;在南非建立了服務非洲地區的公有“云”,以及首個5G獨立組網商用網絡;中國云技術進入拉丁美洲市場以來,大大推動了該地區數字化發展,助力當地技術創新。
3.2提升教育水平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與合作伙伴一道努力讓當地居民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助力當地改善教育條件、提升教育水平。
2017年,秘魯遭遇嚴重洪災和泥石流災害,許多學校嚴重損毀,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災后重建。2022年10月,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承建的4所學校全部交付使用。其中一所學校的校長布斯塔曼特女士說:“看到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回到具備抗震能力及功能完善的校園,我非常激動,對建設者們表達衷心感謝?!?
2022年底,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布圖卡學園首屆高三班畢業典禮上,巴新首都行政區長官鮑維斯·帕科普表示,布圖卡學園的建設是中國發展惠及全球的生動例證。“每名學生都是巴新和中國教育合作的受益者。”
布圖卡學園是中方為當地出資援建的惠民工程,自2018年11月啟用后,成為莫爾茲比港新地標。該學園原來是一所擁有1500名學生、建筑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小學,部分教室由于年久失修已經坍塌,課桌椅嚴重不足,很多學生只能坐在地上聽課。擴建后的學園建筑面積達10800平方米,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共計52個班,解決了3000多名中小學生的上學難問題,成為巴新國內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先進的學校。
葡萄牙塞圖巴爾理工學院自動化專業學科帶頭人約瑟·盧卡斯教授至今仍記得與天津同行的“初次相見”。2018年,他第一次來到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時,就被學院實訓設備與技術的先進性深深震撼,“我從沒想到中國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葡在先進技術的教育合作上硬件、軟件互補。中方側重設備實操安裝,而葡方側重系統調試?!耙慌募春?,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深度參與葡萄牙魯班工坊建設的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教研室主任姜穎這樣形容兩所學校的合作。
“在這里,我不僅學會了使用各種機器人、視覺設備等,還開發了一個工業通信研究項目?!比麍D巴爾理工學院學生亞歷山大·熱拉爾多在葡萄牙魯班工坊學習實訓3年來收獲頗豐。
2022年8月,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行,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名師生參賽,其中就包括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何琳峰、張博師生與葡萄牙魯班工坊的索薩、路易斯·巴羅索師生組成的隊伍。
雖然由于疫情不能見面,但隊友們克服時差,同步“云端”備賽?!懊恐芏紩B線好多次,每一個細微的難題都要共同研究、解決,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凝聚成了一個整體,成了親密的伙伴?!睆埐┱f。最終,這個團隊獲得了智能產線安裝與調試賽項銀牌。
2016年以來,中國院校與亞非歐三大洲的20多個共建國家院校合作建設一批魯班工坊,開設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物聯網等專業,開展學歷教育累計3300余人,培訓規模超1.2萬人,為當地培養大批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
3.3支持公共文化建設
享受文化成果,參與文化活動,是文化權利的重要體現。共建“一帶一路”許多項目在實施中,積極參與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挽救當地文化遺產,豐富了共建國家文化資源,助力當地民眾文化權利的實現。
中國援非“萬村通”項目旨在讓非洲國家1萬個村莊收看到衛星數字電視。截至2022年底,“萬村通”項目已順利在非洲21個國家落地,覆蓋非洲9512個村落,直接受益家庭超過19萬戶,覆蓋民眾近千萬。從用不上電,到看上衛星數字電視,該項目的非洲本地員工埃米爾說:“當我們有了‘眼睛’之后,也就有了了解世界和改變家園的工具,可以了解到更加先進的發展技術和發展模式。”
2022年5月,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與希臘文化和體育部在比港舉行場地出讓簽約儀式,中方企業將提供約1.3萬平方米的場地,用于建設希臘水下考古博物館,豐富港口文化內涵和當地民眾文化生活。
“我愿出一袋黃金,只求看一眼希瓦?!边@句中亞古語所說的烏茲別克斯坦千年古城希瓦,曾因城內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這顆絲路“明珠”一度蒙塵。得益于中烏聯合修復項目以及中國專家的匠心巧思,如今的希瓦古城恢復了原有風貌,再次綻放光彩。希瓦古城伊欽·卡拉內城博物館館長沙基爾·馬達米諾夫說:“中國專家對希瓦古城的修復工作持續了3年,現在古城變得非常美麗??吹叫迯秃蟮墓懦?,這里的居民都非常驕傲,因為這是烏茲別克斯坦的文化瑰寶?!?
3.4尊重宗教習俗
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項基本的人權。風俗習慣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廣大民眾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方充分尊重各國民眾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為當地的宗教場所建設提供服務或資金支持,為當地員工進行宗教和民俗活動提供便利。
雅萬高鐵是中國和印尼發展戰略對接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為尊重當地民眾的宗教信仰和印尼的文化傳統,中方設計團隊為印尼量身打造方案。據介紹,雅萬高鐵站房設計因地制宜,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念,充分融合印尼當地宗教和文化特點,體現當地人文元素,站房內設置了穆斯林專用祈禱室等設施。在項目建設中,中國企業為中方員工培訓宗教禮儀等內容,并在開齋節、宰牲節等節日向當地員工和周邊清真寺等贈送禮物。
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阿爾及爾大清真寺,是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已成為當地新地標,并被印上了阿爾及利亞的紙幣。當地居民哈布勒·納迪爾說,阿爾及爾大清真寺是現代伊斯蘭建筑的典范,通過到這里參加宗教活動,他可以結識更多的穆斯林,分享彼此感受和經歷,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宗教信仰。
3.5保護生態環境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始終致力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尊重各國民眾的環境權,遵守當地相關法律法規,構建生態環保合作平臺,推動當地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讓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共建“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機制,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關于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與有關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50多份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文件。與31個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與32個共建國家共同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幫助共建國家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增進民生福祉。積極幫助共建國家加強綠色人才培養,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已為120多個共建國家培訓3000人次。制定實施《“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推動“一帶一路”綠色投資。
由中國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運營以來,沿線蒙巴薩紅樹林濕地公園中的紅樹林茂盛如常。這得益于中方工程團隊施工期間在紅樹林生長范圍預埋多處過水管涵,確保海水能夠進入被施工便道隔斷的區域以浸潤紅樹林,讓其正常生長。此外,蒙內鐵路在全線設置多處動物通道,并采用聲屏障技術降低列車通過時的噪音??夏醽喼h保人士阿里·穆罕默德說:“我為我的國家有這樣一條現代化鐵路感到自豪,因為它不僅助力經濟振興,更重視保護沿線生態,項目方所做努力保護了包括紅樹林在內的海洋生態系統?!?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與哈薩克斯坦林業委員會、塞富林農業技術大學共同實施哈薩克斯坦首都圈生態林建設技術示范項目,建立百畝苗圃并開展種植技術和灌溉培訓。在項目實施中,中哈雙方組建了聯合考察團隊,考察了多種防護林帶,共同梳理建設障礙因子。中方邀請哈方多位專家到新疆考察當地的生態工程,在植物選擇、結構配置、初植密度控制等方面共同商定意見。雙方共同努力,攻克了高抗逆植物選育、規?;绲榷囗楆P鍵技術,突破了干旱坡地、礫質荒地等困難立地造林的技術瓶頸,構建了林帶撫育管護技術方案,創建了亞寒帶荒漠草原造林技術模式,建立了監測網絡。目前,該項目已建設完成20多公頃固碳示范防護林,助力構建哈國首都圈生態防護屏障,減輕了草原大風天氣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中國企業還努力幫助當地民眾提高環保意識。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尼日利亞萊基港過程中,經常向屬地員工和周邊村民普及環保知識,開展海灘垃圾清理等活動。2022年6月,公司與當地環保協會聯合舉辦“海灘拯救行動”,300余名周邊村民與公司員工共同清理了約5平方公里的海灘。非洲海洋可持續發展協會主席法利西亞說:“中國公司的行動充分證明,他們不僅遵守當地法律法規,而且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他們努力幫助當地民眾提高環保意識,與合作伙伴共同保護環境?!?
第四章 讓發展更加普惠:推動特定群體平等共享共建成果
共建“一帶一路”,努力促進各國婦女、兒童、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定群體權益的保障,使其能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成果。
4.1促進婦女權益保障
平等就業,保障婦女的經濟權利,是提高婦女社會和家庭地位、實現男女平等的關鍵。
2016年4月,巴基斯坦信德省政府、多家巴方企業和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聯營體,開始建設塔爾煤田露天煤礦項目,需要大量翻斗車司機。項目部全部啟用巴方司機,建立專門培訓基地,累計培訓上萬人次,其中包括50多名女性。女性司機的聘用不僅為家庭增加了收入,還提升了女性社會地位。
努斯拉特·巴伊原是塔爾地區巴格爾縣的一名裁縫,生活窘困,經過一年培訓,成了優秀的翻斗車司機,每月的薪酬是之前的十幾倍?!拔椰F在是縣里少數能買得起牛奶、水果和好衣服的人了。全家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簡直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的幸福!”
莫西尼·巴伊是一位4個孩子的母親,以前沒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做小販的丈夫,她非??释黄笧橐幻奋囁緳C。然而,按當地習俗,沒有兄弟或丈夫的陪同,女性很難單獨外出工作?!绊椖可蠟榱酥С治遥盐艺煞蛞舱羞M來了?,F在我們倆都在項目上工作,工資很豐厚,孩子們也能上學了,我們正在蓋一座漂亮的磚房?!蹦髂嵴f。
在菲律賓呂宋島,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圣馬塞利諾光伏發電項目部主動優化施工步驟,特地分出預裝螺栓、分揀墊片等適合女性的工作,為附近村莊的婦女提供了近百個就業崗位。不少當地女工直言,這份工作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讓她們看到了自身價值,家庭地位也明顯提升。
改善女性就醫條件,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在肯尼亞南部承接大壩項目的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在了解到當地一所醫院不僅沒有專門的產科病房,而且缺少相關設施后,出資建起了一座婦產樓,為孕產婦和新生兒提供了良好的醫療健康服務條件。
4.2關注兒童權益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和希望。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企業通過捐資助學、改善設施、志愿活動,努力促進兒童權益的實現,使兒童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受益者。
伊拉克曾擁有中東地區最好的教育條件,但多年戰亂沖突導致校舍短缺,許多學生只能在簡易板房或改裝后的集裝箱里上課。為解決“上學難”問題,伊拉克政府制定新建學校規劃,并將其列為最緊迫的民生工程之一。在首期招標的1000所學校中,中國電建承建了其中10個省份的679所,項目建成后將解決約43萬名學生的上學問題。
2018年1月,中柬雙方簽署《關于開展“愛心行”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決定幫助救治柬埔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此后,來自中柬兩國的醫務人員深入柬埔寨10多個省份的偏遠鄉村,篩查數萬名兒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柬埔寨男孩杜當成為了受益者之一,經過兩國醫務人員通力合作,杜當順利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接受免費手術并恢復了健康。
2021年11月,中國第19批援塞內加爾醫療隊抵達塞內加爾,在迪亞姆尼亞久兒童醫院開展為期2年的援外醫療任務,中國醫生的精湛醫術和強烈責任心受到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和普遍贊揚。截至2023年3月31日,醫療隊完成門診7058人次,手術3150臺次。
2022年5月23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中建埃及分公司聯合四家駐埃中資企業一同前往埃及非洲難民兒童學?!胺侵尴M蛯W中心”,向孩子們贈送教材書籍、學習文具、兒童口罩等物品。埃及非洲難民兒童學校行政助理埃梅卡·艾德敏表示,這將有助于改善所有學生的學習條件,為難民兒童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柬埔寨,在多家中國企業的幫助下,柬埔寨兒童藝術福利院有了新的校舍、廚房、衛生間,老舊的設備設施得以更新換代……
4.3關心殘疾人權益
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包容發展的大平臺,在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關注到了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群體,幫助其發揮技能所長,使其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受益者。
在巴基斯坦,華能公司積極聘用當地殘疾人,為其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公司從建設初期開始就在生活區和工作區打造了無障礙出入通道和電梯等設施,為殘疾人員工提供低樓層宿舍,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實現夢想和價值。
公司高級財務經理穆罕默德·卡希夫因幼時患病致雙腿無法行走,但始終堅信腿部的殘疾絕不會阻礙自己實現人生理想。自加入華能公司以來,他憑借優秀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幫助公司不斷完善稅制建設,積極爭取稅收優惠,向當地稅務機關展示了公司的良好形象,連續多年獲得先進個人稱號。
2022年的一天,溫暖的陽光照進秘魯一所嶄新的幼兒園,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小女孩雅米蕾正開心地坐在教室里,又一次朗誦起她喜愛的詩歌。5歲的雅米蕾因患病無法行走,此前主要靠老師抱著上下樓梯?,F在雅米蕾坐著由中國電建捐贈的電動輪椅,可以通過電梯和無障礙通道上下樓,洗手間也設有無障礙設施,這對像雅米蕾這樣的殘疾學生來說非常便利。
在希臘中部帕爾納索斯滑雪中心,40歲的高山滑雪運動員喬治·斯法爾托斯使用定制的坐姿滑雪器,為爭取拿到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殘奧會的入場券而努力訓練。
參加冬殘奧會是斯法爾托斯的夢想。但因無力承擔新設備的費用,斯法爾托斯的訓練計劃深受影響,一度喪失希望。在尋求社會支持的過程中,中遠海運港口比雷埃夫斯碼頭有限公司向他伸出了援手:公司捐贈了一套為他定制的坐姿滑雪器?!斑@為我追逐夢想提供了真切的幫助?!彼狗柾兴拐f,“通過競技體育,我一點點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我會繼續追逐我的夢想?!?
第五章 共建“一帶一路”對全球人權治理的啟示
當前,世界不公正、不容忍、不安寧的狀況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舊突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和全球人權治理面臨嚴峻挑戰,人類亟需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全球人權治理理念與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廣大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合作發展促進人權的迫切期許,助力共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權進步,為全球人權治理提供了新思維、新動力、新機遇。
5.1以民為本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一國人權狀況好不好,關鍵看本國人民的利益是否切實得到維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強。
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共建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權事業進步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10年來,150多個共建國家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增進民生福祉。
人權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是所有人平等享有的權利。正如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勞爾所指出,“一個至關重要的理念是實現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共建“一帶一路”與人權事業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契合的。
全球人權治理應堅持以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蘊含人類文明價值追求,符合聯合國將人權納入國際治理體系、促進所有人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初衷,尊重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人權事業發展的前進方向,使人權更加真實、全面,為世界人權發展注入全新內涵。
5.2合作發展
各項人權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是人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同時對于占全球人口80%以上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生存權、發展權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沒有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和各方面社會條件,人類其他權利的實現都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在各國發展深度交融的今天,合作共贏是破解發展困局、掃除發展障礙的最優解。通過加強合作保障人民生存和發展,通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來帶動其他人權的漸進式保護,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強調,“國際社會應促進有效的國際合作,實現發展權利,消除發展障礙”。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起了包容、務實的廣泛國際合作平臺,其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吸引了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其中,它能有效激活共建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契合了國際社會“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的現實訴求,符合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的時代需要。
法國席勒研究所國際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從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是共建國家的合唱協奏,中國以合作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倡議有利于實現合作共贏,這是當今世界應該選擇的正確道路。
5.3開放包容
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面對的人權問題不盡相同,應堅持將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各國實際相結合,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根據本國實際確定人權的優先選擇、保障方式和實現途徑。各國應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通過對話交流凝聚更多共識,共同推動人權發展進步。
共建“一帶一路”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客觀理性看待別國發展壯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異、共謀發展。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網站刊文指出,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不同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在共建“一帶一路”下,共建國家所秉持的共同目標,是尋求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關系。
5.4公平公正
全球人權治理應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維護各國人民的尊嚴和權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世界美好未來。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速度有快慢,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包括人權在內的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
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文明,從不帶任何文明優越感,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對共建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不附加特殊要求,各共建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享有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休戚與共、命運相連。共建“一帶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摒棄了一些國家面對不同文化和文明要么征服要么同化的強權邏輯,努力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秩序規范。
發展人權是全人類的事業。世界唯有將“你”“我”“他”變成“我們”,讓每個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挑戰,真正實現平等參與、合作共贏,共享人權發展成果。
結語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于世界;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
共建“一帶一路”的第一個10年,是中國與各國在國際合作新范式下共同發展的10年,也是在共同發展中保障和增進人權的10年。
當前,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繁榮才能持久,人人充分享有人權的偉大夢想才能實現。
我們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的下一個10年,中國將繼續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添新動能,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必將因此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權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