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媒體概況
經濟日報社是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經濟日報是以經濟報道為主的中央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企業獲取經濟信息的重要渠道、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窗口,是經濟領域發行量大、權威性和公信力強的主流媒體。現有國內記者站36個,國外記者站26個。
1983年1月1日,經中央批準,經濟日報在中國財貿報基礎上創刊。1984年8月31日,鄧小平同志為經濟日報題寫報名。
經濟日報基本情況介紹和媒體品牌集中展示
2.社會責任理念
經濟日報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致經濟日報創刊40周年賀信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誠履行中央黨報、經濟大報職責使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創新經濟報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持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積極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作出應有貢獻。
3.2023年度獲獎情況
1個專欄、5件作品獲第33屆中國新聞獎,其中“經濟論壇”獲新聞專欄類一等獎,《耕地問題調查》獲通訊類一等獎,《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中國式現代化深度探析”熱點問題調研報告》和《美國是世界經濟動蕩之源》分獲評論類、系列報道類和國際傳播類二等獎。多個內設機構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強”黨支部等。
第33屆中國新聞獎經濟日報一等獎獲獎作品和獲獎專欄版面
第33屆中國新聞獎經濟日報二等獎獲獎作品版面
二、政治責任
1.全力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
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精心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出席重要會議、參加重要活動宣傳報道,做好習近平主席重要出訪報道??l“論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重要講話”“論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等系列評論員文章,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辦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欄,刊發《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思想指引》《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選擇》等一批重點理論文章,展現黨的創新理論的鮮明本色和根本立場。
經濟日報做好核心宣傳報道相關版面
2.牢固樹立“打造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宣傳研究高地”的主責主業主角意識
著力打造多元、立體、全面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和傳播矩陣,辦好“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等重點欄目,編輯“理論”“智庫”等專版,推出《建設體現城市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扎實推動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重要理論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對習近平經濟思想進行體系化宣傳和研究。連續舉辦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活動,編輯出版“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叢書”,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理化研究、大眾化傳播。持續做好“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高質量發展產業調研”“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企業調研記”“熱點話題深度探析”深度調研報道,刊發《南沙破局》《棉花產業調查》《陸海明珠果園港》等近30套深度調研報道,以鮮活生動的調研案例展現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偉力,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實踐樣本??l“避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誤區”問題探析系列調研報告和評論員文章,閱讀量超1.36億。
宣傳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相關專欄
深度調研報道相關版面
3.凝心聚力,扎實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道
精心組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宣傳報道,開設“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專欄,推出“主題教育·一起學習”融媒體產品,主報和新聞客戶端刊發相關稿件100余篇,全平臺累計閱讀量超14億。持續做好“強信心”主題報道,推出“強信心、穩經濟、促發展”“中國經濟新亮點”“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欄,辯證分析我國經濟面臨的機遇挑戰,深入解讀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動力源,切實提振發展信心。認真做好杭州亞運會報道,全平臺刊播相關報道1400余篇,刊出“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專版13塊,全平臺累計傳播量超8億。推出“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欄,刊發《數字化重塑城市生活》《新農人播撒田野新希望》等稿件,全面反映各地區各領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經驗做法和突出亮點。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報道相關版面和相關融媒體產品
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相關版面
4.正本清源,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打造評論名專欄“經濟論壇”,針對重大經濟政策、重要經濟話題及時表態發聲,全年刊發評論文章292篇,積極發揮引導社會預期、澄清誤解誤讀作用。針對唱衰中國經濟論調,報網端微全媒體平臺刊發“金觀平”署名文章《唱衰中國經濟者注定失望》,傳播量超1.7億,有力回擊“唱衰”論調。針對房地產金融問題,刊發《警惕房貸置換的多重風險》《部分城市調整首套房貸款利率——釋放房地產市場合理需求》等多篇報道,將專業術語通俗化呈現,取得良好傳播效果。針對“水稻上山”話題,刊發《“水稻上山”究竟是怎么回事》,直面網上質疑,及時澄清誤讀。為14名中青年記者開設評論專欄,緊跟經濟社會熱點,及時發聲亮劍,全年刊發評論文章近900篇,形成品牌效應,產生廣泛影響。
《唱衰中國經濟者注定失望》《警惕房貸置換的多重風險》和《“水稻上山”究竟是怎么回事》三篇文章
5.明辨是非,積極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針對預制菜進校園,推出《確保預制菜進校園安全放心》評論文章,倡導供餐全過程應充分尊重師生家長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守牢食品安全底線。針對裝修業相關問題,刊發《家裝服務行業亟待規范》評論文章,著力推動問題解決。辦好“一起求真”專欄,推出《固收類產品收益是固定的嗎》《阿斯巴甜到底安不安全》《厄爾尼諾現象又要來嗎》等報道,澄清謬誤,闡明實情。
“一起求真”專欄
6.交流互鑒,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推出“經濟學習”英文海報,摘錄習近平經濟思想重要論述,全年制作推出77期。在中國經濟網英文頻道刊發《中國經濟周報》,全年編譯100期,翻譯量超15萬字,向國際人士全面準確闡釋中國經濟政策,客觀解讀中國經濟成就,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與阿聯酋國家通訊社簽署合作協議,在新聞采編、視頻制作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三、陣地建設責任
1.融媒體矩陣聚合發力
持續推動報、網、端、微、短視頻平臺深度融合,組建國際傳播融合團隊和短視頻融合團隊,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取得良好融合效果。深化與各類頭部平臺合作,助推“經濟日報”品牌融媒產品持續上熱榜、進熱搜。全媒體用戶超2.96億。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兩微一端”粉絲總量近6000萬。微信平臺發稿約7600篇,總閱讀量超2.3億;微博平臺發稿約16500條,總閱讀量約7億,客戶端累計發稿近60000條。短視頻全平臺粉絲量近2300萬,發布作品3600余條,總播放量超4.3億,點贊互動量超700萬。
2.融媒體報道守正創新
推出原創系列短視頻“強信心 看數據”,透過宏觀數據,勾勒中國經濟向上向好趨勢,提振發展信心,總傳播量超過3億。推出原創系列短視頻“盛世中國”,通過《盛世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多彩中國》《活力中國》等主題,從貼近大眾生活的優美畫面入手,抒發愛國之情,講述澎湃動力,盛贊時代華章,總傳播量達4.31億。
“強信心 看數據”系列短視頻截圖
“盛世中國”系列短視頻截圖
3.融合采編平臺優化升級
2023年,對融合采編生產平臺全媒體三期采編系統進行2次優化升級,有效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提升了新聞融合生產效率。該系統與客戶端、中經視覺等多個新聞生產系統保持穩定對接,承擔4萬多篇稿件的編輯審核工作,為4500余塊版面的組版生產提供技術支撐,有力推動了“報、網、端、微、視”融合生產和管理。
四、服務責任
1.做好政策解讀,加強信息服務
刊發《貨幣政策精準滴灌“三農”》《汽車金融公司新規有哪些利好》《優化分紅規則約束“鐵公雞”》等稿件,及時準確解讀財政貨幣政策。主辦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圍繞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抵制食品安全謠言、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等研討交流,推動各行業各部門共同努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推出問答類產品“快問快答”,聚焦民生商品價格、樓市政策調整、理財產品利率波動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為讀者提供專業的生活服務資訊。
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2023年11月28日)
2.及時答疑解惑,完善社會服務
在微博開設“經濟課堂”專欄,圍繞“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對投資者有哪些影響”“四新經濟是什么”“貨幣市場基金新規帶來哪些影響”等經濟學問題答疑解惑。充分發揮媒體智庫獨特優勢,圍繞宏觀經濟走勢、財政貨幣政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長租房市場發展、傳統村落保護、生態農場、鹽堿地特色農業等熱點,梳理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經驗,并針對難點問題請專家學者提出政策建議。
2023年部分“智庫”版面
3.參與公益活動,做好定點幫扶
經濟日報2023年刊登公益廣告130次,合計123.5塊,涵蓋建設和美鄉村、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國家安全教育、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題。精心做好河北省赤城縣定點幫扶工作,為赤城縣重點項目、企業提供公益宣傳支持,幫助培訓鄉村振興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助力銷售農副產品等。
2023年部分“公益廣告”版面
五、人文關懷責任
1.關注民生,回應社會關切
關注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話題,推出《真招實效促青年群體就業——202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等稿件,及時準確解讀中央政策,成為黨報“三貼近”的生動實踐。關注少數民族女性就業問題,刊發《多渠道助婦女就業致富》稿件,反映基層工作創新,宣傳有益成果經驗。
2.以人為本,彰顯人文關懷
穩妥做好搶險救災宣傳報道,針對部分地區出現的暴雨洪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及時報道多方力量主動增援、爭分奪秒展開救援、幫助受災群眾共渡難關的情況。注重以人為本,遵守新聞倫理,注重生命關懷,避免采訪過程中出現“二次傷害”。
3.宣傳先進,展現責任擔當
堅持采寫有態度有溫度的報道,在“人物”版刊發《行走在大山里的數據專家》《“天麻講師”帶致富》等稿件,記錄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堅守平凡崗位,通過不斷學習積累成長為業務排頭兵的奮斗事跡,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書寫精彩人生。
六、文化責任
1.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注重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刊發《在以學正風中解決黨風突出問題》《“軟硬兼施”建好和美鄉村》《引領婚宴節約新風尚》等稿件,助力正黨風、淳民風、揚家風、樹新風??l《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勇毅前行——寫在改革開放45周年之際》等稿件,凝聚逐夢篤行、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2.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新發展
在“文旅”版、“副刊”版刊發《重慶市榮昌區促進陶文化傳承發展——陶都再現神韻》《福建莆田持續做好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千年荔城煥新生》《舞自敦煌來》等稿件,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的蓬勃生機,推動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組織專家學者圍繞“博物館 讓更多文物活起來”等話題進行研討,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3.推動提升科學素養
辦好“科創之聲”專欄,報道人工智能、載人航天、國產大飛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科技創新領域最新動態,宣傳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最新成就,提神振氣,鼓舞信心。
七、安全責任
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新媒體,嚴格落實審核把關責任,堅決守住政治安全、導向安全生命線,2023年未發生任何重大政治差錯和導向問題,實現精編精校、安全刊播。強化制度建設,修訂完善《經濟日報社采編業務差錯認定及處理辦法》等,強化首發首辦責任,落實嚴細深實作風。
八、道德責任
1.嚴格遵守職業規范
持續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報社采編人員牢記職責使命,嚴守職業規范,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開展“制度學習月”活動,組織學習采編工作手冊等規章制度,教育引導采編人員堅決杜絕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及新聞敲詐等行為,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不斷強化版權意識,加大新聞作品版權保護和維權力度。
2.切實維護社會公德
堅持維護公序良俗,弘揚社會正氣,謳歌美好心靈。對“中國好人榜”、“最美家庭”、先進典型事跡等進行充分報道,刊發《愛心服務暖人心——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趙軍婷》等文章,傳播向上向善正能量。
3.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嚴格遵守新聞采訪規范,記者在采訪時主動出示國家統一核發的新聞記者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報紙上公開讀者郵箱和聯系電話,保障公眾依法舉報投訴渠道暢通。
九、保障權益責任
1.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積極支持和保護正常采編行為,維護采編人員依法采訪權利。為所屬新聞采編人員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提供設備、交通等多方面保障,保護其合法權益,全年未發生采編人員權益受侵害情況。
2.保障從業人員薪酬福利
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重視員工職業發展,保障員工合法權益。依法執行勞動合同的簽訂、續簽、變更、解除、終止等手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足額支付新聞從業人員勞動報酬,依法保障職工休假休息權利。堅持正向激勵和鞭策約束機制相結合,不斷優化績效考核和評先評優激勵機制。
3.規范新聞記者證管理
為符合條件的采編人員及時申領新聞記者證,嚴格執行《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堅持從嚴審核,確保申報材料真實,流程完備,手續齊全,所有持證人員均符合申報條件要求。同時,及時做好新聞記者證的信息變更、丟失補辦、注銷回收工作。
4.開展員工教育培訓
分層分類開展專題業務培訓,堅持結果導向和效率導向,提升培訓覆蓋面,增強培訓針對性。多措并舉,在創新培訓模式、加強新聞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培訓效能。2023年,共組織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相關線下培訓34期,2400多人次參訓。
組織開展采編業務培訓
十、合法經營責任
1.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嚴格遵守法律和網信、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行政管理部門發布的部門規章和制度性文件。切實加強經營管理,認真履行合法經營職責,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2.嚴格落實采編經營“兩分開”
報紙版面、新媒體刊發廣告均嚴格落實《經濟日報社廣告編審規范》。對駐地機構新聞采編活動實行規范化管理,嚴禁駐地記者從事經營活動,不承擔任何經營性任務,從未向駐地機構收取管理費用。
3.杜絕刊播違法違規廣告
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堅持正確導向,加強廣告內容監管,認真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全年未發現刊播違法違規廣告問題。
十一、后記
1.回應
針對上一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的不足,經濟日報社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
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組建國際傳播融合團隊,拓展平臺陣地,打造“CEComment”(中經評論)等優質欄目,使用圖文、海報、視頻、動漫等多種呈現形式,講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故事,及時回擊唱衰中國的不實之詞,實現提升中國國家形象的傳播效果。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聚焦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精細管理、正向激勵、提升專業培訓質量、加大人才交流力度等措施,提升干部履職能力。
2023年,經濟日報沒有被網信、新聞出版、廣電等行政管理部門或新聞道德委員會等行業組織作出行政處理、通報批評的情況。
2.不足
經濟日報積極履行媒體社會責任,但仍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經過40年發展,人才隊伍建設面臨一些新問題,存在一定短板,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干部職工能力水平,為報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3.改進
經濟日報社將2024年定為“隊伍建設年”。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經濟日報社新時代職責使命要求,對標中央直屬事業單位定位,把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通過在全社范圍內高標準開展系列學習和實踐活動,強化干部職工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專業訓練、實踐鍛煉。完善分級分類的績效考核體系,將考核評價結果與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掛鉤,充分體現人才價值和貢獻。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宣傳報道、行政后勤、經營管理和社屬單位改革發展等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