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工新智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共同發布了《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以下簡稱《研究》),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評價研究“百強”榜單正式出爐。
《研究》共分為四大部分,包括“百花齊放: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結果”“模式解碼:產業名城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典型模式及‘出圈’案例”“前瞻未來: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的六大趨勢”“策略制勝: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的五大建議”。
《研究》充分考慮縣級行政區與市轄區在功能定位、城鎮化水平、行政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差異性,對二者進行了分類評價研究。構建了“產業競爭力”“創新引領力”“轉型驅動力(3.160, -0.02, -0.63%)”“品牌影響力”四維綜合指標評價體系。涵蓋經濟實力、發展潛力、創新動力(1.790, -0.03, -1.65%)等8個二級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23個三級指標,力求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全面性。
經過科學分析,根據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結果,《研究》分別截選前100位形成了2024產業名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單、2024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單。
《研究》顯示,我國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新特征值得關注,呈現“東強中壯西進”的區域分布格局、“頭部引領”的梯隊分布格局、“區域分化”的品牌影響力格局、“新舊融合”的多元化產業布局、“效率分化”的工業發展格局和“主體集聚,聚焦新興”的創新格局。在評價結果前100位城區和前100位縣域中,東部地區占140席,包括70個城區和70個縣域,總計占比70%。中部地區占36席,包括14個城區和22個縣域,總計占比18%。西部地區占22席, 包括15個城區和7個縣域,總計占比11%。東北地區僅占2席,總計占比1%。
《研究》分析發現,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形成六大典型模式:以肇慶市四會市、廣州市白云區為代表的特色產業主導的“特色制勝”模式;以菏澤市曹縣和荊州市沙市區為代表的網絡流量驅動的“流量變現”模式;以湖州市德清縣和蘇州市相城區為代表的新興賽道引領的“乘風破浪”模式;以宜昌市宜都市和玉林市玉州區為代表的聚焦主導產業鏈的“精耕細作”模式;以孝感市漢川市和榆林市榆陽區為代表的數智賦能帶動的“老樹新芽”模式;以合肥市長豐縣和廣州市增城區為代表的區域協同配套的“強者伴生”模式。
《研究》認為,未來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將呈現六大趨勢: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持續夯實產業名城的發展根基,二是精準把握產業“風口”將決定產業名城未來競爭力;三是打造產業IP將成為塑造產業名城影響力的重要抓手;四是營商服務品牌化將成為提升產業招引吸引力的通行舉措;五是基于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產業協作將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主要范式;六是產業科技創新將朝著更加務實、高效的方向演進。
《研究》還從正確處理“五大關系”入手提出了更好地推動區縣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