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3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2023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0855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6.6%,降幅較上月收窄3.4個百分點,連續兩月收窄。TOP100門檻值為3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億元。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52.3%。
數據范圍:包含招拍掛權益土地及收并購土地
從新增貨值來看,中海地產、保利發展、華潤置地(27.95, -0.65, -2.27%)占據榜單前三位。2023年1-11月,中海地產以累計新增貨值2292億元占據榜單第一;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1864億元和1834億元。TOP10企業2023年1-11月新增貨值總額13442億元,占TOP100企業的41.7%;TOP100企業新增貨值門檻為121億元。
受上年低基數影響,50家代表企業拿地總額同比增長36.9%。2023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36.9%,受10月高基數影響環比下滑。分企業來看,建發、保利等央國企拿地規模較高,單月拿地金額超70億元,萬科、龍湖、大家、綠城、金地等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企亦有投資。
多城市取消土地限價,少數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熱度上升
當前多個城市取消土地限價,恢復“價高者得”。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廣州、成都、合肥、濟南、重慶、廈門、長沙、南京、福州、武漢、蘇州、青島、無錫、天津、長春、杭州、沈陽、鄭州等城市取消了土地限價。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市場旺盛期出臺的限制性措施正在逐步退出舞臺,新政后市場經歷短暫需求釋放后逐步回歸平穩,取消土地限價將有助于穩房價、穩預期、穩市場。
從11月土地成交情況來看,在上年低基數下22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和總價同比均有所增長,溢價率較前四月略有上浮,但整體溢價率仍處于低位,土地市場熱度仍相對平穩。在房企投資布局仍然審慎之下,疊加年底季節性因素,優質地塊普遍競拍出高價的概率較小;而2023年以來非核心城市或區域土拍情緒延續低迷態勢,短期土拍規則調整對市場的帶動效果有限。
從具體城市土拍情況來看,部分城市有少量地塊熱度較高,其余多底價成交。11月2日,合肥成交5宗地塊中,2宗溢價率均超30%;11月20日,成交3宗地,2宗地溢價率近20%。11月15日,成都成交7宗地中,1宗地溢價率達30%,1宗溢價率17%,其余多底價成交。11月18日,福州成交11宗地中,4宗溢價率超過20%,其中41號屏西地塊溢價率達41%。11月29日,蘇州八批次集中供地中僅園區奧體地塊溢價率達30%,其他外圍地塊均底價成交。除上述城市外,南京、青島、武漢、重慶、鄭州、廈門、天津等地于11月也進行了土拍,但普遍底價成交。整體來看,優質地塊土拍熱度升溫,但分化仍在,非核心地塊多底價成交。
圖:2023年1-11月22城住宅用地成交情況(市本級)
數據范圍:包含招拍掛權益土地及收并購土地
核心城市中小房企拿地壓力加大,資金實力較好的央國企拿地機會增加。當下大型房企拿地策略以精準投資為主,之前在熱點城市尤其是核心區域地塊普遍競拍至搖號,企業獲取概率均等,若地價上限取消,企業憑借資金實力獲取土地,對于中小房企而言,資金面多數承壓,拿地壓力增加;而央國企資金實力相對較好,對優質地塊的競拍力度或加大,拿地金額占比或提升。以成都為例,2023年11月溢價率超過10%的地塊共3宗,其中2宗均由央國企摘得,前10月溢價率超10%地塊共41宗,其中超四成由民企斬獲。
重點區域及城市房企拿地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地區領跑全國。2023年1-11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2680億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綠城中國(8.26, -0.05, -0.60%)拿地金額為440億元,位居長三角企業拿地金額榜首;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972億元,反超粵港澳大灣區位列第二;粵港澳大灣區TOP10企業拿地金額939億元,位列第三。拿地面積來看,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面積以1248萬平方米位居四區域首位。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中海地產、保利發展等全國性龍頭企業仍在多個重點城市廣泛布局,央國企參與熱度較高,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這與穩健型國央企的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
從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來看,11月入榜地塊成交金額門檻為25億元。入榜地塊中,晉安區長樂中路東側,晉連路南側,南湖舊改項目出讓地塊一地塊以總價49億元位居榜首,其中,福州共入榜4宗地塊,總成交金額為126億元;合肥入榜2宗地塊,總成交價分別為34億元與26億元,廈門、佛山、蘇州、淮安各入榜1宗地塊,總成交價分別為48億元、47億元、29億元與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