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貿易保護主義及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持續重構,從以成本、效率、科技為側重轉向以安全、穩定和政治為側重,呈現多元化、區域化等演進特征,并存在進一步碎片化的趨勢。
2023年,全球供應鏈活動逐步走出新冠疫情影響。但是受制于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全球供應鏈正深度重構,區域化、多元化、碎片化特征日益突出,未來將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復蘇明顯
臨近歲末,今年以來較為平穩的航運市場出現新熱點。巴以沖突加劇,導致紅海及附近海域運輸安全成憂。為了避險,越來越多的航運公司宣布暫停集裝箱船在紅海及附近海域航行,或避開紅海繞道非洲好望角。
盡管有此“插曲”,2023年全球物流供應體系整體運轉情況依然明顯好轉。曾在疫情期間嚴重制約全球供應鏈的航運運力不足、航運價格高企等問題不復存在,供應鏈流暢度大幅改善。來自制造業經理、海運和企業庫存等方面的大部分指標,也都回到疫情前水平。聯合國貿發會議和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2023年,非必需消費品短缺和交貨延遲現象有較大改善,表明全球供應鏈從新冠疫情的干擾中逐步恢復。旨在體現全面供應鏈緊俏程度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在今年10月份已跌至1997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反映出供應鏈壓力顯著降低。
不過,物流供應狀況恢復并不意味著廣義上的供應鏈全球化水平也同步恢復。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及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持續重構,從以成本、效率、科技為側重轉向以安全、穩定和政治為側重,呈現多元化、區域化等演進特征,并存在進一步碎片化的趨勢。
中國貿促會發布的《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通過全面量化分析發現,當前全球供應鏈發展呈現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四大趨勢:在供應鏈數字化方面,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全球供應鏈數字化趨勢顯著,其中通信行業供應鏈數字化程度最高,信息技術及信息服務業次之,金融業供應鏈數字化國別差異較大;在供應鏈綠色化方面,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全球供應鏈綠色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各主要經濟體供應鏈綠色化進展不一;在供應鏈區域化方面,歐洲、東亞、北美供應鏈區域化特征最為顯著,德國、中國、美國分別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在供應鏈多元化方面,跨國公司正加快供應鏈多元化步伐。
以特斯拉為例,該公司在2023年快速推進墨西哥工廠項目落地,加上此前已經投產的美國工廠、中國上海工廠以及德國柏林工廠,特斯拉在全球主要供應鏈中心地區都進行了生產布局。
深度重構
縱觀2023年,兩大因素正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
首先,個別國家推行不當產業政策和“脫鉤斷鏈”行徑,嚴重阻礙了供應鏈全球化進程。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頻繁出臺各類貿易限制舉措,在半導體等領域推動對中國“脫鉤斷鏈”,并拉攏甚至施壓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妄圖組建所謂“去中國化”的技術聯盟和產業鏈聯盟,對全球半導體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明顯干擾和破壞。此前,美國政府還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等產業政策,迫使相關產業資本流向美國本土。
美國的產業政策和出口管制已超出國家間正常競爭的方式,對眾多已經高度全球化的行業領域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造成了顯著負面影響,使各國對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焦慮”倍增,不斷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進一步加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碎片化傾向。
為應對美國相關產業政策對歐洲綠色低碳產業的破壞,今年2月1日,歐盟宣布啟動“綠色協議產業計劃”,后又陸續公布該計劃下的《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原材料法案》兩份草案,其中都包含對綠色低碳產業的補貼政策。9月份,歐洲推出《芯片法案》,擬投資430億歐元,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盟芯片的全球市場份額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20%。
其次,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使得各國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出現變化,對跨國公司供應鏈投資決策和生產布局產生顯著影響。這一點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創新產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今年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投資熱潮持續,墨西哥成為眾多汽車企業投資布局的熱門市場。究其原因,墨西哥在汽車產業中的投資優勢越發突出,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墨西哥位于南美、北美兩大市場交界處,在此生產的產品,到北美市場的運輸成本較低,也可以覆蓋南美市場。加上人口結構較年輕,擁有許多工程技術人才、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和豐富的鋰資源儲量等外部條件,讓墨西哥成為全球車企不可忽視的供應鏈布局選擇。
共促穩定
一些國家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術創新政策等方面表現出的不正當競爭取向,正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技術進步以及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動能的形成。長此以往,各方都不會成為贏家。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認為,某些國家出于所謂的“國家安全”考慮或受地緣政治影響,陸續走上供應鏈回流或發展近岸業務的道路,會帶來很多弊端,或使其失去專業化、規?;约百Q易所帶來的生產效率。
美國商會發布報告顯示,與中國“脫鉤”嚴重威脅美國在貿易、投資、服務和工業等領域的利益,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鉤”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如果任由“脫鉤”行徑發展,世界經濟分裂成西方和東方兩大陣營,全球GDP可能將損失2.5%至7%。
在此背景下,打造一個穩定、安全、暢通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
中國一直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吸引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鏈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為國際工商界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交流合作搭建的全新開放平臺。
首屆鏈博會展覽總面積10萬平方米,設置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五大產業鏈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共有515家企業參展。期間,有關各方共舉辦360多場配套對接、交流活動,發布研究報告、宣言、標準等23項成果。
特別是與會工商界代表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達成一系列共識,形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聯互通北京倡議》,反映了國際工商界的普遍愿望。根據倡議,工商界將堅定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堅持市場原則,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加強全球分工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