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8日 09 版)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包括“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一目標任務,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進行闡釋。
——編 者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人民觀察)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并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專門部署,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新舉措新要求。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動力支持。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領導體制方面,提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戰略重點方面,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在核心問題方面,提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在本質屬性方面,提出“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等等。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展開、系統性推進?;窘洕贫瘸掷m鞏固完善,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微觀主體活力,各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開展。宏觀經濟治理持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更趨成熟,跨周期設計、逆周期調節的宏觀政策充分運用,讓穩健前行的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更具活力。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展望新征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真正激發出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強大生機活力。
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的重大意義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才能有效應對新形勢新要求,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經濟體制保障。
更好服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依靠改革創新來提供動力和保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一方面,要構建更高水平的有效市場,通過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給微觀主體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務。另一方面,要構建更高水平的有為政府,著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保障經濟安全,推動宏觀治理和政府監管更加到位。
更好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形成有效支撐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制度體系,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對高效暢通的國民經濟循環提出新要求。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將不斷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強大吸引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有效暢通。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經濟結構,開辟了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了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現“雙碳”目標要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將帶來能源結構重大變化、產業結構重大調整、生產生活方式重大變革,要求改革完善配套的制度體系。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發展變化,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有利于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制度型開放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既是拓展我國自身發展空間的需要,也是主動作為彰顯我國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貢獻的需要。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積極參與完善國際經貿規則,促進國內市場體系和產業行為向更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方向推進。同時,面對全球范圍內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資本無序擴張、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問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將為有效應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經濟體制改革全過程,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和要求,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與市場經濟優勢深度融合起來,我們一定能夠構建起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統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斷健全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把國有經濟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國家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堅持分類改革方向,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實施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持續完善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政策、制度和輿論環境,優化政務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多措并舉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培育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市場制度統一、設施聯通、監管一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高標準商品、服務和要素市場,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促進知識、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完善和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清潔能源、新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能源供給、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
完善高水平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產權和知識產權執法司法保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全國一張清單”“一年一修”的管理模式,動態公平放寬市場準入。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更好保護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經營主體信用承諾制度,深入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所有經營者消費者都誠實守信。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優化對外開放的空間格局,拓寬對外開放的范圍領域,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強化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機制建設。深化和拓展資金、資源、人才、科技等領域國際合作,完善商品、服務、要素市場化國際化配置,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建設,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
健全高效能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加快建立體現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規劃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協調配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強化社會預期管理。健全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宏觀經濟治理現代化水平。
促進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趙晉平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包括“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既鞏固已有開放成果,又扎實推動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新時代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外商投資準入、商品和服務市場開放、自貿區戰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形成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從近年發展看,202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2萬億元的歷史新高,比2017年增長51.3%,年均增速達8.6%,相當于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同期,服務貿易進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分別達到5.3%、7.6%,明顯好于全球水平。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在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激發市場活力、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斷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穩定提供有力支撐。2021年我國對外貿易占全球比重達到13.7%,比2017年提高2.1個百分點;貨物貿易額同期年均增長10.5%,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6。我國擴大進口為其他經濟體直接帶來出口增長的新機會。2021年我國進口總額達到2.7萬億美元,比2017年凈增近9000億美元,相當于同期全球(不含中國)出口增量的26.7%。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為其他國家企業擴大對華投資創造了重要機遇。2022年,包括70萬家在華外資企業在內的境外投資者,在我國獲得的投資收益總額達到4174億美元,比2017年凈增1423億美元。我國持續擴大開放的舉措也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多邊與區域經貿規則重構產生積極影響。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認為:“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的支持和貢獻對世貿組織改革發展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愿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愿意與他們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睂ν忾_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面向未來,雖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顯著增多,但我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各國各方共享制度型開放機遇。
未來五年,我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基本形成。這不僅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我國對資本、人才、信息、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力,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有利于繼續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不斷擴大理念契合點、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要不斷促進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培育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提升服務業投資和市場準入水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推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與更多伙伴商簽自貿和投資協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增強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大通道載體功能,鞏固和提升區域經濟合作成果。進一步優化區域開放布局,促進東中西部對外開放聯動發展,擴大區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對外開放平臺建設,高質量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大力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逐步積累并復制推廣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制度創新成果。
隨著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我國對外開放的空間格局將不斷優化,對外開放的范圍領域將不斷拓展,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為世界提供更大規模的中國市場和中國需求,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我國對外開放的蓬勃發展必將為世界帶來勃勃生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海南大學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觀察者說)
姜曉萍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作為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新征程上,必須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擊新冠疫情中得到充分彰顯。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需要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中國式現代化走得更實、行得更穩。
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是我們黨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基礎上,及時把成功實踐經驗轉化而成的制度成果,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為我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我們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把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深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只有深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才能把各方面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充分激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廣泛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必須隨著實踐發展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不斷發展,不斷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一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比如,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等等。三是強化制度執行力,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提高運用制度干事創業能力,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
(作者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8日 09 版)